连城地瓜干制作技艺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城地瓜干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连城县境内的林坊乡、莲峰镇、隔川乡、揭乐乡、北团镇、文亨乡等地。 清初,连城县林坊乡有福村村民罗匡正等人因经常外出,为使地瓜能方便携带以作干粮,便开始尝试将煮熟的红心地瓜烤干以制成地瓜干,连城红心地瓜干自此诞生。清代,连城从事地瓜干制作技艺的家庭作坊曾达到数千户,产品销往大江南北。清代中叶,连城红心地瓜干成为朝廷贡品,连城从此成为中外闻名的“红心地瓜干之乡”。 连城地瓜干以其独特的原料与制作方法出名,是著名的“闽西八大干”之首。它是用连城县境内培植的红心地瓜制作而成,所以又称红心地瓜干。连城地瓜干制作技艺包括:选薯、清洗、蒸煮、刮皮、初烤、成型重烤、轻烤、分级包装等七个流程。相关器具有:红心地瓜、蒸锅、竹片、木块、纱布、烤盘、烤橱等。主要品种有:原片型、地瓜仔型、地瓜条型等。其工艺特征如下:所有制作工序全由手工完成;不添加任何色素,保持天然色泽和品质;原料加工大都采用蒸煮、热烤等方法,自然天成,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三次热烤温度控制全凭经验掌握。 作为一种重要的饮食载体,连城红心地瓜干制作技艺为客家饮食文化和客家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