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德安县(De’an County)] 德安南河戏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5 04: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安南河戏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安南河戏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安南河戏(第四批省级)

传统戏剧德安南河戏流传于德安县西北一带。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逃避水灾的难民将黄梅采茶戏带到德安并广为传播,后几代德安民间艺人在黄梅采茶调(也称下河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汉剧的西皮、二黄和楚剧、弹腔的精华,同时又融合了本地土语小调,逐步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德安民间艺人将其称为南河戏。

南河戏的唱腔有板腔体、联曲体和综合体。板腔体有平板、汉腔、叹腔、还魂腔、西皮、二黄等,平板(下河调)系南河戏唱腔的主体,俗称开口腔。平板、汉腔依据其基本曲调通过速度、旋律、节奏的变奏,音调的申展压缩,演变成一字、火攻、对板、嚎啕、闷板、倒板等一系列板式,俗称九板十三腔。南河戏的每出小戏均由几首专用小调组合而成,称之为联曲体,是南河戏唱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河戏的综合体则是以板腔体为主,再根据剧中人物和情绪的要求,穿插一些花腔、小调增色,常用在大剧目中。南河戏的角色分生、旦、净、末、丑五行,以生、旦、丑行为主。主要代表性剧目有:《双贵图》、《牌环记》、《绣鞋记》、《罗帕记》、《山伯访友》、《蔡鸣凤辞店》、《湘子戏妻》等,词体多为七字、十字句。

德安南河戏是中国最早黄梅戏的遗传,至今仍保存了湖北黄梅戏最原始的剧目和表演形态(不用丝弦乐器伴奏,只沿用古老戏曲打击乐及人声帮腔伴奏伴唱);同时又融合了多剧种表演形态,多声腔演唱形式,是一份及其难得的原生态文化遗产,对于认识中国地方戏曲风貌和发生发展的历史衍变有着活性与静态的双重历史、文化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1-15 17:02 , Processed in 0.0471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