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九节龙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摇九节龙是资溪县马头山镇昌坪村竹延山村小组独有的民间舞蹈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在当地世代口传身教,至少已流行300多年。 “九节龙”是以参演的龙灯节数为九而得名。道具制作简单,不求形似求神似,扎篾篓作骨架,外罩红布,每节下以一木棍支撑,全龙首尾三丈余,以一粗绳串连,各节间距尺余,耍龙手每人执一节。造型虽简单,表演却不易,表演把式(玩法)名称竟有数十种之多:“搭仙桥”、“树牌坊”、“童子拜观音”……这些把式来源于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赋予想象创造,具有研究价值。 每年春节从正月初二至元宵,竹延山村都要表演手摇九节龙,以祈福祛邪,庆贺新春;还要跋山涉水到更远的乡村去作拜年演出。有时逢村中宗祠祭祖、筑屋上梁、添丁得子,也会请来“九节龙”表演,以祈福谢神。尤其是农家喜得贵子,必请“九节龙”来贺喜,故“九节龙”又有“九子龙”别称。龙为水族王,必有虾兵鱼将簇拥,“九节龙”也不例外。 为衬托喜庆热闹气氛,每次龙灯表演前,先有一人表演火流星(一根丈余长粗绳两头缀着两个松明或木炭火提笼),或在头顶、腰间盘旋成一直线,或成挑担状两头上下翻飞,为“九节龙”表演打开场面。随后,在明快、热烈的锣、鼓、钹、唢呐及祈福求财的彩调呼应声中,全体耍龙手迈着八字舞步登场表演。整个表演,龙珠、龙头、龙尾耍手尤其活跃卖力。手摇九节龙造型非常简朴、原始,正是这种拙朴粗犷,更显憨态可掬,俏皮可爱。2008年6月,资溪“手摇九节龙”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