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溆浦县(Xupu County)] 蚕灯舞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7 05: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蚕灯舞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蚕灯舞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蚕灯是灯舞的一种,原是溆浦县大华乡小黄、竹园两村张姓家族的族灯。主要流行于溆浦县大华乡、龙潭、葛竹坪等乡以及小黄、竹园、潘岭、百家园、红岩、白沙等村。

蚕灯的历史已无文史资料记载和考证,据小黄和竹园两村张姓族谱记载,张姓的祖先龟龄公居住在湖北荆州石首县(今石首市),在那里种田养蚕,后迁至贵州黎坪生活了四代,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由六代祖公的遗孀蔡氏太婆从贵州黎坪迁至现在的小黄,因小黄的地理条件好,适宜种桑养蚕,于是在此定居下来。

传说明弘治年间的一个仲夏,眼看绿油油的庄稼有被毁的危险,人们心急如焚。一位老人对大家说:“我们的先祖遗孀蔡氏太婆在洞庭湖遇难时,传说是杨泗祖神显灵所救,这菩萨很灵,不如去求求他。”几位老者及时去祈求神灵庇佑。

翌日清晨,天阴沉沉的,突然一阵狂风,刮来一群昆虫,飘落在庄稼上,勇猛地与害虫厮杀了三天三夜,结果,害虫全部死光。有几个大胆的人跑去一看,原来是蚕用丝卷死了害虫,蚕也因丝尽身亡。是“神蚕”消灭了害虫,保住了庄稼,而且当年还获得了百年罕见的大丰收。这里的人们本来就有养蚕的习惯,对蚕有很深的感情,如今更加感谢神蚕显灵赐福,于是,乡亲们去杨泗庙祀祭三天三夜。后经父老乡亲商定,为纪念神蚕,决定把蚕做成灯,取名“蚕灯”,每逢春节期间以舞蚕灯来纪念神蚕,欢庆新春,使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兆头。

蚕灯是用竹篾编织而成,蚕灯全长530厘米,分头、身、尾三节。为适应“招财进宝”这一民间习俗,蚕嘴里含宝,所以蚕嘴较长,身、尾由36个篾圈用4根长棕绳连接,外蒙白布,身内点30支蜡烛,颈、尾的篾圈直径为30厘米,蚕身的直径为40厘米,尾为尖扁形,长80厘米。

蚕灯由三人合舞一串灯,一人舞头,一人舞身,一人舞尾,两串灯为一组,每组一公一母,由六人同舞。出灯时必须成双成对,组数不限,组数越多越热闹,最多时有48组96串灯同时舞,再加上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动物灯、故事灯等,简直就是灯的海洋,蚕的世界,热闹非凡。

蚕灯的表演主要是模仿春蚕的蠕动来表现蚕的生活习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主要表演有:“三多财喜”、“比翼双飞”、“恩恩爱爱”、“双蚕抢宝”、“八仙相会”、“抬头见喜”、“莲花盛开”、“宝树采桑”、“展望楼台”、“春蚕吐丝”、“太极图”、“春蚕过桥”、“双蚕缠腰”等。

另外,还有两条红色的小蚕,比大蚕短一米,蚕身稍小一些,由两人同舞。小蚕在场上可自由活动,非常活跃,十分抢眼,逗人喜爱。小蚕的出现代表了神蚕送崽送宝,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蚕灯表演,给人一种清新纯朴,吉祥喜庆,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和谐稳定,盛世太平的感觉,这也正是广大劳动人民所追求的。蚕灯富有神话般的浪漫,将人们带进了梦幻般的境界,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

与蚕灯表演有关的物品有:

南竹、皮纸、红、黄、绿三色彩纸、白布、棕绳、茶油、木材、木匠工具、篾匠工具、剪刀等。

主要作品就是蚕灯、孔明灯、牌灯、故事灯、动物灯。

蚕灯舞的代表性传承人有:

张良玉,男,汉族,1950年9月出生。祖辈五代酷爱舞蚕灯,每年过年都参加舞灯,其父张茂林更加喜爱舞灯,并积极拜师学习蚕灯音乐知识,曾多次参加县、市(地区)灯会展演。张良玉继承其父的蚕灯艺术,在蚕灯参加中国溆浦首届屈原文化节活动中曾是其中一位组织者,并积极参与蚕灯这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张桂生,男,汉族,1928年12月17日生。他从16岁就开始学做蚕灯、舞蚕灯,还会剪图案、纸画、做灯头等,每年春节舞灯,他都又做又舞,20世纪90年代曾到溆浦、怀化舞灯。现已将技艺传授给两个儿子。

张月传,男,汉族,1941年11月生。他十多岁开始学习舞灯技艺,每年春节都帮着做灯、舞灯,到本地和外地表演,特别是2007年冬组织了小黄沙蚕灯参加首届中国溆浦屈原文化节展演。

张蔚扬,男,汉族,生于1933年。2007年冬组织了小黄沙蚕灯参加首届中国溆浦屈原文化节展演。

张传吉,男,汉族,生于1963年10月。自幼酷爱蚕灯艺术,特别是喜爱舞龙头,在其父张永起的教导下,全面掌握了蚕灯的各种舞灯技艺。

张太华,男,汉族,生于1959年12月。15岁起每年春节期间跟随舞灯的艺人学习扎灯、舞灯。

张迪扬,男,汉族,1947年5月生。他家三代人舞过龙灯,父子相传,他从18岁开始舞灯,到过怀化、溆浦等邻近地方舞灯。

张祖选,男,汉族,1967年7月生。自1983年开始学舞灯,得其父张桂生家传,每年春节都参加舞灯,于2007年参加中国溆浦首届屈原文化艺术节表演。

张富堂,男,汉族,生于1940年4月。自幼就和其父舞灯,对舞灯有很高的兴趣,近30年来,每年都参加做灯,是制扎蚕灯的传承人。

张衡扬,男,汉族,生于1921年8月,得其父传授制扎龙头的技艺,是龙头制扎传承人。

张望更,男,汉族,生于1947年8月。龙头画匠,每年春节都参加扎灯,先后带了十多位扎灯的徒弟。

张望葵,男,汉族,生于1931年8月。18岁起就舞蚕灯,一直舞灯头和灯尾,曾在1958年参加过黔阳地区舞灯表演,20世纪80年代参加湖南电视台录像,90年代到怀化、溆浦等地舞灯。

蚕灯舞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蚕灯的造型酷似春蚕,非常独特,它的表演完全模仿春蚕的蠕动,把春蚕那种雍容的神态和娴静的生活习性,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伸屈自如,婉转灵活,头尾相顾,悠然自得,十分逗人喜爱,故蚕灯又被人们称为“斯文灯”“文明灯”。

2008年,蚕灯舞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溆浦县文化馆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张祖选

张祖选•蚕灯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祖选,男,汉族,1966年7月19日出生,初中文化,务农。住溆浦县大华乡小黄村3组,现任小黄沙蚕灯协会会长。蚕灯演艺在其父张桂生(制作蚕灯、表演蚕灯的老艺人)言传身教下功成名就。张祖选10岁就开始舞宝灯,为后来舞蚕灯铺好了路。由于聪明好学,又得到了父亲的真传,舞灯技艺越来越高,到了...... 详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1-15 06:15 , Processed in 0.0368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