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回复: 0

[茶陵县(Chaling County)] 客家火龙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7 23: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火龙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火龙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火龙又称香火龙,它集音乐、舞蹈、祭祀、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份于一体,是流传于茶陵桃坑乡及其周边地区各种“火龙”的总称。

客家火龙流传于湖南茶陵县桃坑、八团、江口、高陇、秩堂、湖口等有客家人居住的乡镇,尤以桃坑乡为盛。舞火龙大多在晚上,表演一般选择在宽敞的场地上燃篝火进行,亦可在一张四方高桌上表演。2006年,客家火龙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客家人舞火龙始于南宋淳熙年间,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据有舞火龙风俗的客家人介绍,舞火龙习俗源于一个传说:有条火龙飞过这里,它喷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得特别茂盛,五谷丰登;它一路飞过的村庄,家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从那时起,就有了客家人舞火龙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背景的演变,客家人舞火龙风俗逐渐演变为人民群众祈福纳祥,向往美丽幸福生活的一种民间体育竞技表现形式,寄托了人民群众祈丰收、驱魔邪、祛病灾,祈求百业兴旺,生活红红火火的诸多美好愿望。春节、元宵舞火龙,是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岁岁平平;天旱时舞火龙,是祈求龙王普降及时雨;结婚、做寿、乔迁新居、祭祖舞火龙,是祈祷财旺福旺人旺,日子红红火火。

茶陵桃坑乡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素有“文墨之乡”之称。舞火龙是桃坑乡客家人独特的民间艺术,是一种集娱乐、观赏、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舞火龙一般在喜庆节日、乔迁或久旱求雨时,尤以春节、元宵为盛,是一种意在驱除魔邪瘟疫,祈祷年岁吉祥,寄托希望,融洽感情的独有方式。

客家火龙表演程序

客家火龙有四个程序:游龙、舞龙、送龙、化龙。夜幕初降,“客家火龙”便出动,出阵时鼓乐齐奏唢呐一吹,“客家火龙”便由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者手提香篮领头,十几名青年男女高举各种式样1“龙游四境”、“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岁岁平安”等字样的彩纸灯笼紧随,然后是数盏龙灯跟随,7名乐手一路敲锣打鼓,吹着唢呐殿后,在上百只火把的照映下,在一群看热闹的男女老少簇拥下,“客家火龙”摇头摆尾,浩浩荡荡游走在山野小径,走过田垄,走进村庄。每到一户由老者送上一柱线香,主人鞭炮迎接,接着“客家火龙”雀跃而起,迅疾游至厅内,主人把灯一灭,“客家火龙”便在鼓乐声中穿梭腾舞起来,主人不停地燃放鞭炮,围观人击掌助兴。围绕村子走一圈后,来到祭祀的地方,由提香篮的老者摆放好香、纸、蜡烛和祭拜的三牲,点燃第一炷香后,舞龙者再把香火插满龙头、龙身、龙尾,“客家火龙”腾跃而起,在鼓乐、唢呐声中翩翩起舞。

舞龙的套路主要有五式,五式之中可以自由变化。首先是“龙拜四方”,祝愿福到四方,四季平安,随即是“雪花盖顶”,接着是“团龙献花”、“黄龙缠柱”、“龙跳五门”。表演选择在一个宽敞的场地上进行,举火把和挑灯笼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中间点上三堆篝火,击鼓者擂响大鼓,“客家火龙”在密集的鼓点中,随着节奏一条接一条奔跑出场,绕场三圈后变换队形,然后分成3队各自围着三堆篝火再转三圈后,面对神位定位。这时提篮老者在唢呐和锣鼓声中踏着音乐节拍迈着方步上场,同时挑灯笼的人跟随出场站立两旁,老者上场后点燃香纸蜡烛,完成祭拜前的一些祭拜程序工作,然后带领舞龙人拜四方,祭拜完毕由老者高喊“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岁岁平安”等吉祥话语后宣布点火舞龙。翻飞的“客家火龙”随着鼓点、音乐轻重快慢的节拍,时而像潜龙腾空,追星赶月;时而像飞龙在天,喷珠吐玉,鞭炮轰鸣,锣鼓喧天,掌声如雷;在火爆的气氛中,舞龙热潮迭起,时而一条龙呼地跃上一张四方高桌上舞起来了,人们顿时雀跃欢呼。集体舞龙的队形组合,步伐步态,单条火龙的特技表演,形态各异,变化层出不穷。

舞龙结束后,接着是送龙、化龙,把火龙送到河边沙滩上,设上香案,摆上三牲祭拜,叩谢龙神,然后焚烧火龙,恭送火龙回龙宫。

客家火龙的制作

“客家火龙”制作就地取材,非常简便。以竹片当骨,用干净整洁的稻草裹捆,分别扎好龙头、龙身、龙尾三节雏形,在每节下部垂直装上一根便于抓握的50厘米长的竹棍,然后在龙头、龙耳、龙尾处分别粘上用小竹棍和彩纸描剪好的龙角、龙须、龙耳、龙舌等,眼睛用木材做成,用墨笔画成眼睛状,装裱完毕,便在龙头、身、尾上密密插上香头,一条昂首张口、角叉尾翘、海碗口粗、2米来长的“火龙”便制成了。同时还有1“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岁岁平安”、“龙游四境”、“龙跳五门”等字样的红灯笼数个,松枝火把百只,锣鼓队(小锣、大锣、钹、小鼓、唢呐两人)和大鼓一只在游龙过程中配合使用。

客家火龙是炎陵县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炎陵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萌生、形成和发展对研究炎陵县的民族背景、民俗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1-15 17:59 , Processed in 0.0589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