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回复: 0

[增城区(Zengcheng District)] 增城貔貅舞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6 01: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增城貔貅舞

增城貔貅舞是当地客家人的传统舞蹈节目,又称“舞客家猫”、“舞客家狮”、“舞醒狮”。目前,关于增城貔貅舞的起源,民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它兴起于明末,二是说它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即正好是增城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的年代,距今约270年。“客家猫舞”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在当代老艺人的记忆中,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客家猫舞”最兴旺的时期,男女都可表演。改革开放以后,受社会经济转型的影响,“客家猫舞”快速衰败。直到2005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增城荔城街棠村成立了貔貅队,开始排练已濒临失传的貔貅舞,从客家兄弟那里学会了全套的舞蹈动作。

增城舞貔貅是当地客家人逢喜事、年节、甚至单位落成典礼、开店铺、建新房都要举行的表演活动。除了表达喜庆吉祥和祈求好运的意图,还蕴含着驱邪之意。与其它地方相比,增城貔貅舞的特点非常鲜明。首先,增城的貔貅道具外形独特——除了长长的“猫身”,它圆圆的脑袋却有一张猴脸,远看像一个猫头。现存的“猫头”基本有两种,一种在头顶有一支独角,另一种则没有角。其次,“猫头”的制作材料以泥巴和纸张为主,程序较为简单。第三,增城貔貅舞的角色多样化,有貔貅、大头佛(又称沙和尚)、猴子(又称孙悟空)。第四,增城貔貅舞中的貔貅,即客家猫,有性别之分。通常,如果出现一只“大猫”和一只“小猫”,则代表“猫妈”和“猫仔”;若只有一只“猫”出现,则是“猫公”。第五,增城貔貅舞的表演过程特色鲜明。每场戏之前都有“打四门(即四个方向)”,即拜四方土地神的仪式。

上述特征也赋予了增城貔貅舞独特的价值。一.文化价值。它是增城客家人特有的传统表演节目,是广东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作,反映出广州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二.社会价值。“客家猫舞”承载着当地客家人的古朴民俗风情,是客家各宗族间和谐相处的重要纽带之一。

上世纪80年代(约1983年左右)增城的大部分乡镇就不再表演貔貅舞。目前,各镇懂得貔貅制作和表演技艺的村民人数不多,且基本都已年过花甲。同时,由于收入甚微,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此项表演。此外,虽然棠村貔貅队是新近建立的一个表演队伍,但因缺乏经费,演出机会少,且鲜有外界的关心和支持,该队成员已开始对前途产生怀疑。增城貔貅舞面临失传的危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1-15 10:55 , Processed in 0.0359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