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四月八”节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四月八”节是苗族人的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传说苗族祖先原来住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他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可是,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被统治阶级杀害,于四月初八光荣牺牲。每逢他的遇难日,苗胞总要到墓地(现贵阳喷水池附近)来纪念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苗族“四月八”节是贵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而湘西的四月八节在当地保存良好,有着很高的民间艺术价值,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著名苗族民俗专家石启贵在1938年“湘西土著民族调查报告”记载“四月八日,苗乡节日,一班男女群喜看之。此为苗乡1之一种,乾州中黄乡所属之家庭例行此举。是日毫无其他设备,仅是比赛唱歌之优劣,有吹喇叭,以角胜负者。在旁观听之人亦多,赞声掌声较为欢腾。老少踏青游乐。或坐或立,或蹲或卧,任其自便,凡有新装异服,均穿示众以炫富豪。有男女青年,每藉此日,约为佳期……” 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四月八”节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已成为集民俗、音乐、舞蹈、服饰等多项表演为一体的盛大节日活动。苗族“四月八”节主要内容有赶歌场、苗鼓舞、跳月等。少数民族男女青年还借此机会,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舞姿与歌声寻找意中人。 苗族四月八节是民族歌舞表演的大海洋,丰富的苗族民间艺术是中国歌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民俗具有重大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