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回复: 0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Yinjiang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 下洞祭风神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7 05: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洞祭风神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又称“祭土神和苗神”,是贵州印江县土家族祀祭性节日。主要流传于印江县的板溪镇。板溪镇地处印江自治县城北面16公里,素有印江“北大门”之称,东与天堂镇相连,南与朗溪镇接壤,北与杉树乡、沙子坡镇毗邻,西与峨岭镇相接。东去5公里就是上洞、下洞二村,一条低谷河流将二村切割,遥遥对峙。这里山堡颓顶,土地贫瘠,属页岩沙层构成,水源奇缺,河流低落,聚居居民只能倚河而居。

祭风神始于元朝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据《印江前志汇注·风神论》记载:“神出圣墩大洞,有虔奉者,神赐二旗,一赤一黑,雨久挥赤即晴,晴久挥黑即雨,能致穰岁,灵应非常,后故祭之”。《印江前志汇注·风神论》又载:“先世苗叛,突见圣墩巅顶现一巨神,持长刃作拒敌状,苗见心怖,遂不敢陷印,旋引去。”印江土家族人为了感谢这位丰伟硕大之神的保护,每年六月六日各村寨头人推举本地杨姓首领主持,设坛祭之。从此,印江境内各族人民要晴得晴,要雨得雨。

祭风神仪式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活动,祭祀仪式分启神、跩神、竖旗、杀牲进行。启神:神坛上摆满供品后,土老司身着红袍法衣,头戴高法帽,披发仗剑,步入厨房启神。厨房里一人执锅铲铲铁锅,发出“哗,哗”声,一人舂擂钵发出“轰,轰”声,以象征雷雨即将来临。土老司一边作法,一边念念有词,“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十二本朝天子,嘎呀嘎声,嘎嘎丫祖,点卯住就,吾神来也”!跩神:启神毕,土老司返回坛前,仗剑作法,口中祭辞滔滔不绝。坛前两边分雁行排到的各十二壮汉,阴阳脸(一边白脸,一边黑脸),头戴棕粑叶斗笠,身穿长衫,腰系草索索,脚穿水草鞋,由排头二人敲锣打鼓,其余人则拱手向外,随鼓乐身三伸缩,又两手交叉在头顶,合手举在胸前,再两手交叉在下身前,边歌边做以上摆手的舞蹈动作,左右来回表演,常作“呵呵”或“嘿嘿”的吼声,亦高吼几声“吾神来也”等。竖旗:将挂有黄纸钱和黑白旗的两根楠竹旗杆放在坛前,摆上两坛黄酒,由土老司作法后,十数名壮汉各抱一坛黄酒,各抬一根旗,不许触地,将旗抬到风神堡竖立在事先挖好的坑内,谁先竖好旗先喝酒,然后大家共喝两坛黄酒,直至祭祀告终。杀牲:通常是宰鸡、屠狗、杀牛。杀手都是壮汉,涂大花脸,上身裸露,下穿黑裤,腰系红带。土老司作法造符水后,将七十二牲送到风神树前。时辰一到,首先屠狗。两名杀手举牛耳尖刀跳跃出场,围着两只被符水迷得呆头呆脑的狗转圈,然后将刀刺进狗脖,即刻未死的狗常爬起来蹒跚几步,低吠几声,扑倒于地,挣扎而死。狗死后仰头向天,示作祈求,很惊人。次宰鸡。十名杀手挥舞砍刀,“嘿,嘿”而吼,然后每人喝一大口符水,“噗”的一声喷到鸡颈上,鸡受惊吓“咯咯”叫,趁鸡叫将头砍下。三是杀牛(大牲)及人。杀牛亦称槌牛,杀手是村寨头人抓阄产生的,三天前就磨刀霍霍,养足精神。杀牛前,将硕大公牛用酒灌醉,并在牛头角和尾巴上绑上火炮,待午时三刻点燃火炮,醉牛受惊,狂奔入场,屠手先用鬼头刀斩落场中纸人头(古时杀人亦如此法),然后提刀藏于奔牛入场的必经之口,待牛奔到,屠手挥刀朝牛脖子狠砍一刀,随即丢刀而逃,跳入河中洗尽花脸,换一身干净衣服方可上岸。如牛未死,则由二十条壮汉将狂牛擒住,用绳索将牛头- 悬吊在一根大木桩上,让牛的两只后脚刚好着地,再用较粗的木棍围住牛,轮番棍打牛身,直打牛死为止。最后将杀死的牲畜的肉和上米煮成稀饭,由参加仪式的人一拥而上,争抢吃之,吃得越多越好,以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吃上饱饭。待土老司收坛,众人放下旗,整个“祭风神”仪式才告结束。

祭风神活动首先要成立风神会,筹备供品,72牲,香、纸、烛、酒,并精选直径为20cm左右的大楠竹(连根和枝叶)两根做旗杆,将写有“日、月”的白旗(红旗亦可)和黑旗分别挂在楠竹颠上,竹枝上挂满黄纸钱。设坛于白云寺内正殿,坛上供奉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四神位。历史上任子元主持祭风神,先由各村寨头人组成风神会,再聘请杨姓土老司祭风神。晚清时期任炳初既是主持又是土老司,至此,不再聘请杨姓土老司祭风神,由任姓延续下传,任炳初延续下传任达凡,任达凡延续传给儿子任明其。20世纪年80年代以后,祭风神活动主持,大多为当时在任的村支书或村主任。

祭风神民俗是典型的民族民间信仰活动,是印江及铜仁地区乃至贵州省土家族民俗风情的典型代表,跩神是土家族摆手舞的活化石,整个祭祀活动承载着大量的民俗事象亦是中国土家族民俗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祭风求雨的典型代表。同时,祭风神的形式,反映了土家族先民历来就是以农业为主的农耕民族,凸现了“水是农业的命脉”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以大众百姓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群众祈祷禳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愿。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信仰逐渐淡化,住房拆旧建新,青年外出打工,使祭风神活动难以组织,土老司后继无人,濒临失传,活动盛况已不再重现,风神堡、风神树、风神堂也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消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1-15 21:06 , Processed in 0.0351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