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元宵龙灯会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远历史文化名城有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舞龙灯表演的传统习俗,主要活动于黔东南镇远县境内。镇远位于贵州东部的湘黔省交界处,东临湘西新晃,西与施秉、黄平相连,南依凯里州府,北傍铜仁地区。由于它地处武陵山余脉和苗岭山主脉结合部,属喀斯特石灰岩地质。遍布城乡的奇山、秀水、溶洞、丛林、梯田、原野巧妙编织成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闻名遐迩的儛阳三峡、铁溪、高过河、龙池等景色迷人的自然风光。镇远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素有“黔东门户”、“湘黔咽喉”之称。1995年之前的数百年间,镇远长期为府、地所在地,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元宵龙灯会,其历史很悠久,一是传说汉文帝平息吕后是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二是传说正月十五日这天,造福于镇远人民的青龙被错杀,百姓立青龙寺纪念,每年正月用竹篾扎成青龙,用绸布糊好,彩笔描绘青龙模样,威武雄壮,活灵活现,以示感激和怀念。镇远元宵龙灯会俗称玩龙灯,起源于明末清初,延续至今四百余年。《镇远府志》记载:俗有所谓“三十夜火,十五日灯”,又曰:“火烧门前纸,各人寻生理”。市人始择吉日开张,经营生意,童稚始择吉日入学读书。自正月初三日以后,城乡酬资备鼓乐,制龙灯,城扎故事,择日- ,谓之玩龙灯。龙灯- 时,灯烛辉煌,观者填街充巷,甚为热闹。又有扮饰剧装,歌唱歌曲,谓之花灯。龙灯走贺入户,则燃爆竹迎之,谓之接灯。接灯处,环观者如堵,以爆竹薰灼玩灯者,虽膏裂脂决,不以为患,谓可除百病。至今,镇远元宵龙灯会,是镇远正月里最热闹的民俗文化活动,观众可达数万人。 镇远元宵龙灯会从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开始,十五结束。龙灯会纯属民众自发组织的节日民间艺术展现和狂欢活动,政府大多不予参与,只是在经费支助、安全保卫、协调服务上给予支持。龙灯会组织以街道居委会为单位组建龙灯队。龙灯队建筹备组,由群众推举一名德高望重、有玩灯经验的长者为组长,尊称灯头。筹备组下设宣传组、财务、后勤组、接待组、治安组。宣传组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对外宣传联络,组织设计扎灯,筹划玩灯程序等事宜。财务组负责集资、管理、使用、结账、公布等事宜。后勤组负责物资供应,生活安排,礼品分配,清理灯物等事宜。接待组负责对外联络,业务接洽,礼仪接待等事宜。治安组负责制定规章,值班巡逻,维护秩序,确定安全等事宜。资金筹集多少是龙灯会成败的关键。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本街居民捐款;二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赞助;三是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支助。龙灯会时间固定为每年正月初八出灯,十五元宵午夜结束,十六、十七夜晚接龙入宅闹寨,祈求龙王赐福,历时共10天。 龙灯会地点设在镇远府卫两城街道、广场。龙灯会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有亮牌灯、招生肖、举鱼虾、挑花篮、舞龙、耍狮、踩高跷、跑采船、玩蚌壳、跳花灯、抬故事、表演文艺节目等近20余种,可谓眼花缭乱,精美纷呈,尤其是舞龙、耍狮、抬故事最为精彩。龙灯会全过程是在夜间进行。出灯前各街龙灯队要举行奉龙王爷的祭祀仪式。随后各队鸣放鞭炮、敲锣打鼓出行。灯头高举本街标志性红灯笼走在龙灯队前面,随后依照各种艺术形式按顺序排列缓慢前行,参与玩灯的人少则300多人,多则1000多人。各龙灯队牌灯在前开路,龙灯扫尾压阵。龙灯为竹编硬龙,有龙宝、龙头、龙身,龙长短不一,最长的有30多节,龙身披彩色布绫,龙腹点纸扎油灯。条条巨龙栩栩如生,气宇轩昂,红光闪烁,耀眼夺目。各街的龙色不同,有红龙、白龙、青龙、黄龙、紫龙、皂龙等等。各龙灯队初八晚七时出灯,周游全城,全成展示实力风貌。 镇远元宵龙灯会表演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音乐歌舞,每个街道龙灯队都有一批表演骨干和固定的传统保留节目。二是技艺表演,每个街道龙灯队都有一批技艺娴熟、有表演水平的舞龙、耍狮、跑彩船的民间艺人,他们传统的表演形式和风趣的表演技巧成为独特风格而长期流传。三是造型艺术,每个龙灯队都有抬故事表演。这是高空高台人物造型和地面声光及人群簇拥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四是舞龙表演,由竹编硬龙,有体长、牢实、逼真、美观的特点。舞龙才在里夜中迎着鞭炮礼花,如真龙再现,上下翻腾,尽显奇能,尉为壮观。这种扎龙和舞龙的表现形式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 元宵龙灯会上,各龙灯队同城竞技,尽情表演,各展其艺,各显其能,可谓争奇斗艳,精采纷呈,龙灯会多种表演形式是经过长期不断创造、逐步增加,日益完善,才达到现在的规模和水平。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龙灯会民间艺术形式极为丰富,表演十分精彩,深受国内外游客的赞誉。每年都能吸引数万外地游人在元农节期间观赏和参与这一民间艺术表演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