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芦笙是深受苗族群众喜爱的多簧气鸣乐器,它不仅用于民间娱乐,也是和木鼓、铜鼓一样具有盛名的圣器。民间认为,芦笙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能够与神灵沟通,与先祖交流。芦笙的历史久远,《楚辞》、《新唐书》、《黔书》等典籍都有记载。 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新光村,居住着128户潘姓苗族居民,现今还有38户芦笙工匠。据新光现存的家谱记载,他们这一支人,到新光定居已经有十九代,应有五百多年了。工匠们祖祖辈辈制作芦笙,使用简单的工具、本地出产的竹木和采购来的响铜,制作出造型优美、音质优良的芦笙。新光是远近闻名的“芦笙村”,也是国内唯一的制作可手持演奏的特大芦笙的地方,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芦笙制作艺术之乡”。 凯里新光制作的苗族传统芦笙,为六管芦笙,沿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响铜 气鸣发音,其音准的高低,全凭制作工匠特有的辨音能力来确定,他们手工制作的 ,就能够使所有的主奏芦笙的音准绝对相同;每组5—7支芦笙合奏,也符合和声学原理。新光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诀窍和绝技,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传,学习者只能在实践中靠自身的悟性和感觉,不断积累经验、逐渐体会。凭着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他们制作的芦笙不仅是乐器,还是精美的工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