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乞巧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肃省西和县一带的七夕乞巧民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地域特点,主要流传于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及礼县的永兴、盐官等地。它出现于汉代,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明清两代达于兴盛,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乞巧民俗在西和久传不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一风俗曾因受压制而出现衰落,改革开放后重新得到恢复。 西和乞巧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农历六月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晚开始,至七月初七日晚结束,前后历时七天八夜,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 西和七巧节风俗是集信仰、诗歌、音乐、歌舞、工艺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发掘、保护西和乞巧民俗,对促进农耕文明时代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民间习俗、审美取向等的研究,追寻中华文明的起源,探究西秦文化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