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评剧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剧从孕育到形成、发展,丰润是一个重要基地,冀东莲花落时期有声名显赫的“赵家班”,戏圣成兆才曾在此搭过班。1909年评剧在唐山永盛茶园诞生,直接带动了评剧在丰润的发展。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由县委宣传部领导的“真理(评)剧社”群众称其为“扩军宣传队”,是当今丰润评剧团的前身,在全国各剧团中她的团龄最大。由于抗日的需要,创作演出了《送子参军》、《枪毙马国栋》、《潘家峪》等现代戏。新剧目的建设较早带动了音乐唱腔、服装、表演的改革,影响深远。残酷的战争环境,培育了革命剧社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至今“老八路”作风仍在剧团传承,被誉为“庄户剧团”,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被《光明日报》(长篇特写)和中央电视台(专题片)赞誉。 改革开放后,先后创演了《黑狗记》、《老子·儿子·票子》、《班魂》、《老师·妈妈》等与时代结伴而行的现代戏,深受群众欢迎。当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提出“曹雪芹的祖籍在丰润”的论说,为进一步弘扬丰润文化、歌颂唐山名人,丰润评剧团在新世纪创作演出了《曹雪芹》、《刘姥姥》、《贾母》、《焦大与陈嫂》、《晴雯》等红楼系列评剧,先后在“中国评剧艺术节”亮相,获得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成了丰润评剧团的金色品牌。尤其《刘姥姥》一剧,曾应邀到北京长安大戏院公演,被河北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成评剧电视剧播出,还被-光豫剧团等移植。 丰润评剧一直坚持自己的特色,既翻箱倒柜继承传统,又广收博采大胆创新;既认真演好传统戏,又细心演好现代戏;既常年深入农村为百姓演出(每年400场左右),又不放过任何在大、中城市的演出机会;既强调美化舞台,又不搞“大制作”;既一丝不苟地学演名家名戏,又精益求精地创演独具特色的丰润评剧;既扎实提高剧团的演出水平,又热心辅导业余剧团和评剧戏迷。 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市、地区汇演、调演的剧目十八台,参加省调演、汇演的剧目五台,参加国家调演、汇演的五台,获市奖励的九个,获省“文艺振兴奖”两台,获省“戏剧百花奖”一台。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两台,获省优秀剧目八个,获国家优秀奖励的七个。 有评剧皇后白玉霜、评剧净行创始人魏荣元这样的丰润人,也有当今挑大梁的全国名老旦董玉梅、小旦杨京晶、老生刘志永、小生李朋念、琴师兼作曲李东风。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