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横河蒙丁演武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横河蒙丁演武”历史悠久。自清王朝康熙末年(1720年)鼎盛时期,蒙古族将士的退役军人从东北的蒙古来到当时的军事要地—平顶山下的横河村安家落户。这批落户的蒙古族勇士性情刚毅、豪爽、智勇双全、文武兼备。他们落户后,将荒山荒地开垦成良田,一边种地为生,一边游牧、狩猎习武、保家护院。逢年过节以武会表演庆贺,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蒙古人特色的“横河蒙丁演武”。 “横河蒙丁演武”至今已292年。多年来,不仅没有间断,而且内容和形式有增无减,一代一代向下传承。除武打外,又增添了蒙古族为防御边疆侵犯、土匪骚扰的“鼠六毛”、“二跶子摔跤”等真打真拼的节目。自1772年以来,从蒙古来的白氏曾祖白玉堂老刀传手,向青年耐心传教,形成了完整的“蒙丁演武”(据《中华民国丰宁县志》记载)。中华民国时期,一股残匪隐藏横河北平顶山密林深处,时常来村里干扰。村武会首领带领村里的“养御兵”旗开得胜、一举全歼。从此,居民人人习武,每逢新春佳节人人着装,粉墨登场,逐渐形成了形式独特、套路分明、真杀真砍、招式严谨、豪爽刚毅的蒙古武会。 丰宁满族自治县南关蒙古族乡横河“蒙丁演武”经历近300年的发展壮大,已形成了蒙古族的独特特征。蒙丁演武属于蒙古族传统项目,在南关蒙古族乡各村已世代承传,和蒙古族的武术、摔跤等有着紧密联系,每年蒙古族传统节日盛会——那达慕必临现场表武。蒙丁演武现有简洁易懂的特点,技巧花样繁多、真杀实砍、动作刚毅、观赏性强、适宜向大众普及,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盛况空前。横河蒙丁演武真正体现了本民族豪爽、勇猛、刚毅的性格,他们受习武健身、保家卫国的传统影响,蒙古人世代酷爱习武、比武,在擂台上、武场上不畏强手、敢打敢拼、一心争胜、毫不畏惧、赢得社会信誉、百姓尊重。横河的蒙古族人在长期的游牧、狩猎和土地耕作中,他们为了保家护院,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使武会项目逐年增多,并融入了许多南关蒙古族乡的地方特色和蒙族习俗。将实用性、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融于一体,使蒙古族的民间特色得到充分发挥,深受广大农民喜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蒙丁演武内容丰富,砍、杀、扎、爬、滚、打样样俱全,独具特色。不管是从理论上、实践上,还是科学技巧上都形成了蒙古族一整套武术拼打体系。蒙丁演武以蒙族传统武术拼打为基础,揉进戏剧,蒙族娱乐武打等程式,已形成了一支蒙古族朴实无华、风格独特的蒙古族艺术流派,并已被蒙古族人所接受传承,发扬光大。蒙丁演武以双人拼打为主,辅助单人穴刀。杀打动作严谨、火爆、热烈,程序清楚、套路分明,体现了中华武术的精华,展现了蒙古族艺术瑰宝,已逐渐成为县市的文化品牌。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