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回复: 0

[黄骅市(Huanghua City)] 桃园同乐会吹歌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3 20: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桃园同乐会吹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桃园同乐会吹歌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桃园同乐会吹歌流传于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乡桃园村。桃园村位于黄骅市东北部,娘娘河南岸,与天津市大港区毗邻,东靠津汕高速公路,南临子牙新河,西接205国道,交通便利。

桃园村同乐会是村民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的业余音乐团体,主要艺术形式为吹打乐,这种古老艺术在民间以口口相授的形式传承至今。是民间百姓在亲人去逝后,请同乐会(民间俗称“道爷”)通过吹、打、念演奏,追忆亲人,安抚亡灵,祈福逝者在冥冥世界平安幸福的民间祭奠活动,或参与春节、元宵节、庙会等重大节庆日及庆典演出。乐器有两大类,包括管乐器笙、笛、管、唢呐,打击乐器鼓、铙、钵、镲、锣、磬等。传统曲目有《十二孝》、《流河言大赞》等二十多个,现代曲目有40多个。该乐队现有成员18人,有固定练习场所。

据史料记载,吹歌艺术始创于明末清初的京津冀地区,距今约有数百年历史。清光绪年间,桃园有民乐爱好者刘振庠、刘长会等七人自带乐器,先后到小道口村、垛庄村(今属大港区和静海县)拜师学艺。民国时期在刘振庠、刘长会的影响下,又有刘金铎、刘金敬、许延庭等六人加入,并添置乐器,同乐会初具规模。

20世纪40年代,几位年长的师傅相继作古。刘秀林、刘崇贵等七人加入同乐会,苦心操练,乐队整体技艺有了长足进步,形成同乐会的鼎盛时期。

1962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刘光林、刘树槐等十人加入同乐会,师徒们利用农闲时间,勤教苦学,基本上掌握了全部技能。

文革期间,同乐会损失殆尽。后来,早年迁居津郊的第三代师傅刘秀林回桃园定居,他以满腔心血使同乐会起死回生。岁月流逝,吹歌艺术却绵延不断。随时代发展,增添了一些欢快的曲目,演出场合增加,影响力扩大,桃园吹歌艺术日趋完善。

桃园吹歌传承了原汁原味的民间技艺,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态艺术;所含内容,继承了中华民族孝道思想和理念;遵守古训,义务服务一方百姓,满足了民间大众文化生活需求,在民间享有盛誉。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4-12-29 06:01 , Processed in 0.0363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