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仇氏金丝杂面制作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饶阳仇氏金丝杂面的历史可追溯到清雍正七年,由祖居饶阳县东关村的农民仇老九所制。光绪年间,李姓太监每次回省亲都买仇氏杂面作为礼品带回皇宫,从此仇氏杂面或为贡面每年向皇宫进贡,当时较大规模的杂面字号名“生祥永”在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京津等地都设有分号。民国时期,仇氏金丝杂面曾获孙中山先生颁发的奖状。1929年在天津国货产品展览会上,其以“制作精良、品质尚佳”荣获二等奖,获奖状一张、奖章一枚。新中国成立后,仇氏金丝杂面一度繁荣,其价格也逐渐为普通百姓所接受。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仇氏杂面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仇氏杂面第十四代传承人仇盛荣将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重新发掘整理,让其重放异彩。 饶阳仇氏金丝杂面配料讲究、制作精细、营养丰富、口感滑润,从和面、擀面、切面、盘把、晾干、包装都是纯手工制作。它的成分主要由绿豆面、小麦面、鸡蛋白、白糖、芝麻、香油等材料组成。制作时,先将80%的绿豆面与10%的小麦面在盆内拌匀,然后加入每斤不少于3个鸡蛋的蛋白,再把2.5%的芝麻研碎,溶于适量的水,加入3%的白糖,最后用芝麻白糖水和面,一般每块面8斤为宜。面和成后,在长51尺、宽6尺面平如镜的案板上,用长7尺的擀面杖,以大米面为补面,均匀用力,擀成5丈多长、6尺来宽薄如纸的面片,再用力切成2尺长的细条,盘成把,晾干后上盒包装。这种杂面条细如丝,颜色金黄,也故名仇氏金丝杂面。 仇氏金丝杂面的传统吃法是先调汤,可用鸡汤,也可用鸭汤或排骨汤,汤内加肉桂、白胡椒、姜片等材料勾兑均匀,开锅下面,淋入香油,撒些香菜、葱丝,连汤带面一起食用。近年来,它还被作为涮牛羊肉的佐餐,也可加入辣椒段炒制成“干炒杂面”。入口爽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然纯正、延年益寿。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都在逐步转型,传统手工市场份额受到挤压,仇氏杂面这一传统工艺也举步维艰。首先是操作熟练工流失严重,年轻人因劳动强度大而不愿做,目前掌握仇氏金丝杂面制作核心技术的人员仅剩十余人,熟练操作共也不足30人,人员青黄不接。其次,原材料主要成分绿豆因产量低、收益少而种植面积锐减。三是人工费用增加。种种原因使得仇氏金丝杂面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濒临着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