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黑陶制作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陶即黑色的陶器,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310—1810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出土大量黑陶,从而掀开了中国“龙山文化”光彩的一页,即“黑陶文化”。 馆陶地处黄河下游,自古就有发达的制陶业,属典型龙山文化系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馆陶黑陶已作为民间工艺美术品展现世人面前。它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陶文化。 馆陶黑陶选用得天独厚的黄河古道河床下纯净而细腻的红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画、雕刻等几十道工艺,最后采用独特的“封窑熏烟渗碳”法烧制而成。它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制作全部是手工,且需要特殊的专业技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较低。 馆陶黑陶种类繁多,有镂空类、挑点类、刻线类、浮雕类、雕塑类,品种达一千四百多种。造形设计有仿古的瓶、罐、鼎、尊、鬲、簋、垒、简、熏、炉等几十个系列。馆陶黑陶黑如漆、亮如镜、清似水,不褪色、耐腐蚀,保持年代长久。黑陶愈黑、愈亮愈显珍贵,黑色给人稳重、神秘、高贵、大方、典雅、深沉之感,渗透着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馆陶黑陶艺术品位较高,是陶类中的极品,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珍贵的收藏价值。 近年来,馆陶县涌现出一批热衷于黑陶艺术的有志之士,如殷俊亭、李思月等,他们在稳定的仿古陶艺基础上,对传统技法加以创新,又创造出了具有现代韵味的馆陶黑陶新品种,使黑陶制作工艺得到了传承发展。 在原始社会,黑陶的产生标志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从此,人类社会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今天,黑陶文化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将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 馆陶黑陶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美学家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原始文化的瑰宝”。但近年来由于陶艺制作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制作陶艺品的专业人才缺少、原材料(制作陶艺所必需的红胶泥)稀缺等原因,馆陶黑陶生存状况极为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