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采八宝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麒麟舞是一种民间吉祥舞,曾广泛流传于我省晋南一带,“麒麟采八宝”是流传在我省侯马乔村的一种拟兽类舞蹈,它以麒麟为造型,与舞龙、舞狮相类似。 晋南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天逢大旱,瘟疫流行,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土地神召集众神商讨避邪消灾、拯救生灵的办法,众神说天上的麒麟有这样的法力,于是到天上请麒麟到人间施法。麒麟到人间喷火献瑞后,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此后人们便把麒麟奉为吉祥物,并把麒麟下人间为人类镇灾避邪的故事编成舞蹈。当地县志记载,“旧时多在传统节日、庙会、拜神、祈雨时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元宵节在县城举办红火热闹八类43种,其中拟兽类就有麒麟表演。” 麒麟采八宝舞蹈通常以农村的晒谷场、空地为表演场地,舞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云舞”,由八个金童玉女手持云朵翩翩起舞,营造出一个祥云环绕、如幻如梦的仙境,展示麒麟在天上生活的场所。第二部分为“麒麟舞”,两只麒麟交替舞蹈,每只麒麟由两人扮演,分为头套和尾套,统称麒麟套,一人舞麒麟头、一人钻进麒麟被(身)里舞麒麟尾,随着打击乐器奏出轻、重、缓、急的节奏,麒麟以各种动作时而腾空跃起、时而匍匐在地,表现两只麒麟施法镇灾避邪;麒麟口吐神火,翻腾跳跃,时乐时怒,把气氛推向了热潮,这是麒麟舞表演的精华部分。第三部分为“采宝舞”,表现麒麟在人间与人类和谐相处,它采集“琴、棋、书、画、古、楼、瓶、博”八宝,八个金童玉女代表着八个宝物,昭示着不仅为人间带来平安,而且为人类带来了智慧。 乔村麒麟采八宝舞蹈中麒麟的造型是龙头、鹿身、马蹄、牛尾。麒麟的骨架用竹篾扎成,外形由金银彩纸、棉纸装裱,眼睛用灯泡作成,胡须用麻做成,排列整齐,嘴是能活动的。身子用两层布为底,有鱼鳞装贴,麒麟皮用各色彩布做成,分成头尾两截,中间穿孔,舞者站在穿孔处将麒麟系在身上,舞起来威武生动。表演队形为走圆场、八字形交替进行;伴奏乐器为一个锣、两个钹、一个鼓、两个小镲、两个唢呐。麒麟采八宝舞蹈中有一个“吐火生字”的表演最为精彩,其技巧是用棉纸拧成麻花先油熏、然后再油炸,用松香粉碎成末点火。 据乔村老一辈艺人回忆,以前乔村麒麟采八宝舞蹈全部由男性表演,每到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男人们便舞起麒麟,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百多年来,麒麟采八宝这一舞蹈形式在乔村代代相传、子孙相袭、口传身授。62岁的王振平是乔村麒麟采八宝舞蹈的第五代传人,他和同龄的张西山是当地有名的黄金搭档,一人擅长表演麒麟头,做骑麒麟状;一人擅长表演麒麟尾,两人配合默契,在实践中他们将许多惊、险、奇的高难度杂技动作糅进了表演中,使麒麟采八宝舞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每周日他们都会无偿辅导年轻人学习麒麟采八宝舞蹈。1992年,乔村麒麟采八宝曾在广东东莞市参加全国麒麟舞大赛,荣获二等奖。麒麟采八宝舞蹈经过民间艺人的长期实践,形成了节奏明快、表演豪放、富于变化的独特风格。如今,麒麟采八宝舞蹈已成为乔村及周边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