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武乡县(Wuxiang County)] 武乡鼓书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4 04: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乡鼓书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乡鼓书也称鼓儿词、武乡调,起源于武乡,流行于上党地区,由宋金鼓词演变而来。清代乾隆初年,武乡盲艺人成立了“三皇会”,借以传授鼓书技艺。后来代代相传,并在曲调上不断丰富和改革。武乡鼓书的早期演唱形式是桌上放一只矮木架支书鼓,演唱者操挎板、鼓键击节,另一人操老胡或二胡伴奏。

清道光年间,盲艺人们吸收当地民歌小调和道士的化缘调,充实了原有曲牌,丰富了歌唱的表现力。咸丰年间,盲艺人们又吸收了上党梆子、上党落子等地方戏曲的特色,唱腔、曲调和板式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清末民初,盲艺人段小五又创新增加了起板、二性、垛板、截板,并将抢板改造成紧抢板和慢抢板,使鼓儿词的形式更丰富更完善。后来,又有人创造了由鼓儿词转唱成戏曲的“转板”。击乐伴奏,除了原有的书鼓、书板外,增加了大锣、大钗、镗锣、小铮、梆子等,但都由一人操作,手脚并用,整套锣鼓节奏紧、尺寸严、气氛红火,至此使鼓儿词的唱腔、板式基本定型。

武乡鼓书的唱腔属板腔变化体结构,有鼓儿词、柳调两种曲调,一般相间使用,有时只用其中一种。鼓儿词唱腔以大板为主要板式,另外有抢板、散板、哭板等。

武乡鼓书以坐唱为主,在演唱长篇书时,由多人分任其中的主要人物角色,以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来表述情节和刻画人物。演唱者分操乐器伴奏,弦乐有京胡、二把、胡胡、月琴等四大件。人数再多时可加三弦、二胡、中胡等。

武乡鼓书传统书目丰富,长篇书目有《五女兴唐传》、《金鞭记》等三十余部;中篇有《杨七郎打擂》、《高文举宿花亭》等四十余部;小段有《小二姐做梦》、《小两口争灯》、《穷汉过年》、《皇历迷》等八十多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1-28 19:33 , Processed in 0.0392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