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崇川区(Chongchuan District)] 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4 00: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分布区域主要包括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和通州区,是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风筝品种。

南通板鹞风筝起源于北宋年间,因其造型如同一块平板而得名。其造型分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多种,以六角形居多。也有由多个六角形组成的“七联星”“九联星”“十九联星”等。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具有用料考究、工艺精准、整体协调的功能和驭风性能优越等特点。骨架选材多用江南笔竹或本地上乘老竹,文火烤直,砂纸抛光,罩以清漆,以防虫蛀。选择气候干燥的晴天扎制,上下左右对称;风筝面选用富有韧性的纸张、棉布、丝绸之材平实裱糊。装饰图案多为工笔画彩,内容有“八仙过海”“凤戏牡丹”“三国故事”等,常用色彩为红、黑、青、紫,也有贴金者,以造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哨口是南通板鹞风筝的最大特色,筒型者称“哨”,球型者称“口”,多者达数千。哨口由“哨面”“哨筒”两个部分组成。哨面通常用竹片、质地松脆的木片雕制。“哨”,旧时多用竹筒内膜、鹅毛管制成,近代也有用纸铂、胶片卷制。“口”,通常用葫芦、果壳(白果壳、板栗壳、桂园壳等)或用蚕茧浸泡桐油后制成,轻巧而脆硬,音质圆润响亮。哨口之间要距离匀称,竖看、横看、斜看都成“行”,哨口间用线捆扎,前后上下左右“六点固定”,纵横交错,呈琴弦布局,风筝上天之后,哨口“得风则鸣,其声随风扬抑”,有“空中交响乐”之美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07:08 , Processed in 0.0408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