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唱,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 历史渊源 涟水历史悠久,当地人们崇尚教育,宋之前县府所在地就有学宫一处,私塾更是遍及全县各地,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尊崇礼仪之乡。境内寺、观、庙、庵林立,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祭祀活动,从艺者众多,曲种门类亦非常丰富。“麒麟唱”就是涟水灰墩艺人周怀宝根据民间流传的“麒麟送子”的神话故事,结合当地民间小调改编而成的一种曲艺形式。表演时间一般从每年腊月二十四送灶开始,直到来年二月二龙抬头之日,走村串庄进行演唱,广受人们喜爱,慕名求学者甚多,周怀宝开门收徒,门生遍及淮、沭、连、灌等县,在涟水弟子甚多,有高天才、周汉建、刘海如、王秀华等传人。麒麟唱以涟水灰墩为中心向四周县市流传,距今已有150年历史。 内容及特点 麒麟唱的道具首先是要扎制一只麒麟,用竹子或是苇杆等扎成骨架,长约一米,高约五十公分,麒麟背上置一小人以代观音,骨架外面糊以彩色纸张。麒麟做工虽显粗陋,但是眼眉胡须,一应俱全。 每年的腊月二十四开始送灶时,涟水地区的麒麟唱表演就开始了。麒麟唱的表演人数为4至6人不等,一人肩扛麒麟道具来领唱词牌,其余的人分别手拿锣、鼓、堂锣、二胡等乐器,用小锣伴奏领唱。其唱词既像诗又像词,领唱者先唱出词牌,其余四、五人跟着唱词,最后一句唱词重复一遍,作为演唱结尾。唱词有五言、六言、七言等。演唱内容以古今历史英雄人物的传说故事为主。 麒麟唱是涟水地区独有的民间艺术,内容情节感人,语言淳朴生动,对研究涟水的社会文化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