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号子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衡阳号子,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历史渊源 号子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为统一步调,协调用力,减轻疲劳而创造出来的,并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的传统音乐形式,多由一人领唱,众人应和。号子初始时仅为简单的吆喝呼喊声,后来经过劳动人民的加工,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号子的曲调和节奏是由劳动强度决定的,劳动强度小时,号子曲调舒缓而优美;劳动强度大时,号子曲调则显得粗犷而豪迈。 衡阳,是金湖境内明清历史上的一大名镇。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朝廷为加强对重要关隘、战略要地的防守与稽查,在衡阳镇设置了衡阳巡检司。 清统一全国后,清世祖顺治帝为加强其军事政治统治,在全国的战略要地驻扎绿营兵。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绿营兵狼山镇报经朝廷批准,设置衡阳镇汛,隶属扬州营,下辖地域为今天金湖县域的两倍。自此,衡阳成为当地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外来客商,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洪泽湖大堤蒋坝以北黄罡寺一带的五坝,屡次开坝泄洪,坝下越冲越深,随时都有倒堤的危险。总河黎世序为保洪泽湖大堤,奏请朝廷批准后,把蒋坝以北的五坝全部填实封死,在蒋坝以南的岗地上,新凿开三大缺口,使洪水改从这三个缺口泄出。而衡阳镇正处在三大缺口的下游,惨遭洪水淹没。自此,一大名镇因洪水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当地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号子,却一代一代传承到了今天。 内容和特点 衡阳号子主要流布于金湖县的衡阳、闵桥、塔集、金北、陈桥、吕良、卞塘等镇及白马湖地区,覆盖金湖大部地区。衡阳号子大致分为三类:农事号子、打硪号子和钉船号子。 农事号子包括栽秧号子、耕田号子、挑担号子、打场号子等,如《桃园三结义》、《凤凰0 头》《小猴子》等。 打硪号子则有衡阳硪号子(金湖县戴楼地区)、横桥硪号子(金湖县闵桥地区)、洪圩硪号子(金北地区)等。 如《八仙过海》: 十色鲜来十色鲜,主家办酒等众仙, 三月初三蟠桃会,仙桃仙果中状元, 孙猴子奉盘又拓盏,猪八戒倒茶代散烟, 曹国舅吕洞宾上席坐,韩湘子荷仙姑坐对面, 铁拐李汉钟离东边坐,蓝采和张果老坐西边, 一桌八仙坐齐了,只有孙猴子站旁边, 美酒香菜上齐备,韩湘子喊声我们先, 一桌八仙来吃酒,只有孙猴子不过肩, 他双手就把酒壶接,喝这酒壶底朝天, 他要跟八仙来吃酒,又要跟八仙来划拳, 说住说住动了手,金箍棒一提打猴拳, 伸手就打韩湘子,铁拐李一吓一溜烟, 汉钟离一看抖抖颤,吕洞宾一吓站在旁边, 蓝采和荷仙姑把拦亭做,曹国舅摇手莫多言, 张果老一看势不妙,倒骑毛驴上西天。 《朋情》: 吃酒要吃状元红,访友要访好宾朋, 唐王访的薛仁贵,文王访的姜太公, 三国貂婵访吕布,山伯访的祝九红, 刘备访的诸葛亮,阿斗访的赵子龙, 周瑜就把华生访,三国老将访黄中, 萧何月下追韩信,张飞访的是关公, 刘秀访的是武汉,秦叔宝访的尉迟公, 罗成访的史大耐,施恩开酒店访武松, 人说宾朋不得用,宾朋超过亲兄弟, 山在西,海在东,三山六水处处通, 皆朋友,人到何处不相逢。 钉船号子(打排斧)则是一种没有吆喝、呼喊、演唱的特殊号子,是木工钉船打底时由一人指挥,众人统一动作钉船的韵律节奏,节奏类型有一阵风、乌龙戏水、鲤鱼穿浪等,具有指挥劳动,统一动作的功能。 衡阳号子是金湖地区劳动人民劳动过程中创作出来的民间音乐作品,铿锵有力,节奏鲜明,其联缀式多段体曲式结构及其非常自然的调式、调性转换技巧,对于研究民间音乐曲调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