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回复: 0

[洪泽区(Hongze District)] 巫支祁传说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5 14: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奇特的传说

在淮河流域一直流传着大禹锁镇淮河水怪巫支祁的传说。据传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次到过桐柏山。可是,每次桐柏山都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山石号叫,树木惊鸣,土伯壅川,天老进兵。有一股看不见的暴虐力量,阻止禹动工治水。

禹知道遇到妖怪了,非常生气,召集诸神和各部落首领开会,让夔龙去扫除妖孽。这时,桐柏山以及附近诸山的部落首领,唯恐双方打起仗来祸及自己,都面露惧色,恳请禹收回除妖的命令。

看到鸿蒙氏、商章氏、兜卢氏、犂娄氏等部落首领临战怯阵,不愿出力,禹把这些人都关了起来。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包庇的妖怪是淮涡水怪——巫支祁。

巫支祁能言善辩,知道江水、淮水各处的深浅,以及地势的高低远近。他长得形似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脖子一伸,好像有一百尺长,力气比九头象还大。无论是搏击跳跃,还是快速奔跑,他都非常迅捷,常常是眨眼之间就看不见了。

双方在桐柏山下展开恶战。禹先后派童律、乌木由出战,都打不败巫支祁。最后,派庚辰出战,才擒获了巫支祁。鸱脾、桓胡、木魅、水灵、山妖、石怪等数以千计的妖怪,看到巫支祁被捉,都叫喊着冲了上来,想要抢走巫支祁。庚辰挥舞方天戟,和众神一起没费吹灰之力就杀散了这群乌合之众。

禹命人用大铁链锁住巫支祁的颈子,又把他的鼻孔穿上铜铃铛,然后把他压在淮河南边的龟山(洪泽龟山)脚下。打败了巫支祁,禹在桐柏山的治水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淮水从此平安入海。

巫支祁传说的渊源及与孙悟空关系

巫支祁在别处又称为“水母”。汉代王褒《九怀·思忠》云:“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朝兮南荣。”注曰:“天龟水神”。它不是水猿,而是龟形水兽、水神。汉代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中河淮水神取马的传说,大概就是巫支祁的前身。这种“神形兽视”的神话传说,很可能是远古时代“图腾崇拜”的遗痕,是由完全兽形神变成完全人形神的一种过渡。- 李公佐集远古神猴传说之大成,塑造了“巫支祁”。

巫支祁的传说在淮安一带流传很广,它被誉为“千古第一奇妖”。在唐朝小说《戎幕闲谈》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有李汤者,永泰楚州刺史,问渔人见龟山下水中有大铁锁,乃以人牛拽出之。霎时风涛陡作,有一兽形如猿猴,高五丈许,白- 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张目若电,顾视人群,欲发狂怒。观者畏而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唐时淮安称“楚州”,而龟山位于淮安洪泽县老子山镇,因三面临水,形似一只巨龟匍匐在淮水之中而得名。巫支祁的形象,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淮安作为吴承恩的家乡,自古淮水为患,很早就产生了与治水有关的神话传说。- 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古岳渎经》说,禹治水时,遇见淮水神人巫支祁。他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金目雪牙”,臂力过人。禹用铁锁锁住其颈,“鼻穿金铃”,锁在龟山脚下,“淮水乃安”。这与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的故事很相近。

而从宋元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和元明杂剧《锁齐天大圣》、《西游记》以及明人宋濂的《删古岳渎经》中,可以看出巫支祁传说演化的痕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于是禹伏巫支祁故事遂以堙昧也”(第九篇),指出了巫支祁的传说跟孙悟空形象创造的关系。吴承恩正是在淮安民间对于这个神通广大的“千古第一奇妖”巫支祁的传说基础上,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目前,在龟山还有一口“支祁井”,这足以印证巫支祁对于吴承恩创造“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的影响。

大禹擒巫支祁的神话,仅见于《太平广记》卷四十七“李汤”条,是唐李公佐写的小说一段。大约仅仅是小说,古神话的根据不多,可是这一虚构的神话,后来流传到民间,演成僧伽或泗州大圣降服巫支祁或水母的神话。元代吴昌龄的《西游记》杂剧中写孙行者,有“巫支祁是他姊妹”这样的话。明代吴承恩著《西游记》,更把巫支祁的形态移到孙悟空的身上,创造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英雄形象。可见巫支祁神话母本的重要性。

关于吴承恩创作孙悟空,民间也有一个故事。据传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一时因找不准主角孙悟空的生活习性而苦恼。在一个除夕的晚上,他和邻居老人一起守岁,老人便讲起了大禹治水擒拿水妖巫支祁的故事。巫支祁,面像猕猴,阔脑门,短鼻子,力大无比,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嘴一张,能吐得遍地都是洪水,淹没村庄、庄稼,淹死无辜的百姓。大禹请来了天神庚辰捉住它,将它锁在淮河入洪泽湖口的龟山脚下。到了唐代有个叫李汤的人担任楚州刺史,听说龟山下有个大铁锁,想探个究竟,就命人下去打捞,并动用了50头牛将铁锁拉出。只见大锁末端,锁着一个形若猿猴的怪兽,随风浪闯上岸来。巫支祁因囚在水中已千载,压抑如火山般爆发,疯狂地向人群扑去。幸好未挣断锁链,折腾了一阵后,拽着50头牛一起沉入水底。吴承恩听了这个故事,豁然开朗,于是在其名著《西游记》中创造出一个机智勇敢、神通广大的“石猴”来。

不过对于孙悟空的原型,学术上现在仍有不同的看法,除了以鲁迅为代表的本土说,即孙悟空就是淮涡水神巫支祁演变而来的,还有一种是胡适为代表的进口说。胡适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认为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季羡林先生则是“混血说”的首倡者,他在《罗摩衍那初探》中指出:“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来的,又与巫支祁传说混合,沾染上一些巫支祁的色彩。这样看恐怕比较接近事实。”换句话说,孙悟空的形象是一个受多元影响兼收并蓄的艺术典型。

洪水神话的产生

洪水神话和治水传说是全世界各古老民族共有的主题。淮安的先民们为了在河网密布的土地上生存与发展,必然要与洪、涝、旱、潮等各类灾害进行顽强的抗争,因而必然会产生关于洪水和征服洪水的神话。而大禹是治水的神,是最有力量的,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擒住巫支祁的“主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4-12-28 15:11 , Processed in 0.0373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