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七都提线木偶)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偶戏(七都提线木偶),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申报。 吴江的木偶昆曲是昆曲艺术的一种延伸,是一种以木偶来表演昆曲的独特戏剧形式,是对昆曲这一古老剧种的丰富和发展。木偶昆曲已有三百年历史,但木偶昆曲表演团体,目前只有起始于一百多年前的吴江七都的“姚记”木偶昆曲社一家,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木偶昆曲社。木偶昆曲是一门木偶演昆剧曲的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是昆曲的又一种表演形式。它融合了昆曲的华丽典雅、婉转细腻风格,结合自身木偶杂技的“草根”元素,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 木偶昆曲已有三百年历史,但木偶昆曲表演团体,目前只有起始于一百多年前的吴江七都的“姚记”木偶昆曲社一家,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木偶昆曲社。新中国成立后,“姚记”改名为“吴江县洪福木偶昆曲团”。此时,昆曲《十五贯》的演出轰动全国,“一出戏救活了一个曲种”,昆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当时洪福木偶昆曲团已经流散了不少演员,却也趁着这股热潮再起炉灶,重振雄风。 木偶昆曲采用人偶同台的形式,表演时,演员一面手提十多根线操纵手中约六十厘米高、七八斤重的木偶,一面配唱昆曲,表演者既要能唱又要会操作木偶,以线传情,以木偶的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把动作表情融为一体,达到木偶演戏胜似人演的目的,可谓“双手提活生旦净丑千般态;一口唱妙喜怒哀乐百样声”,将华丽典雅、婉转细腻的昆曲和草根木偶融为一体,雅俗共赏。 木偶昆曲是一门木偶演昆剧曲的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是昆曲的又一种表演形式。它融合了昆曲的华丽典雅、婉转细腻风格,结合自身木偶杂技的“草根”元素,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木偶昆曲表演时所用的木偶约60公分高,重约3—4公斤,按生、旦、净、丑等角色,用木头雕刻制作。该剧种在继承昆曲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加于创新发展,演木偶唱昆曲,“双手提治生、旦、净、丑千般态,一腔唱妙喜、怒、哀、乐百样声”,用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昆曲配以惟妙惟肖的木偶表演,将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与舞巧妙配合的昆曲表演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