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0

[海盐县(Haiyan County)] 海盐牌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20 02: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盐牌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海盐牌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牌子又称“堂名”、“坐唱班”、“奏郎担”,是只唱不演、有乐队伴奏的戏曲清唱班,流行于嘉兴、海盐、平湖、海宁等地及苏南一带,活动于城镇乡村。当地群众遇婚事寿庆、孩子满月及周岁、谢神、待佛或乡间佛事、神事,都要请牌子唱戏。

牌子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海盐牌子最初唱昆、盐两腔。后来四大徽班进京,板腔体的京戏兴起,牌子戏改唱京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牌子仍在流行,“文革”期间中止,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恢复,主要活动在城镇和乡村。

牌子的主要道具是灯箱。灯箱,俗称“奏台”或“洋台”,长方形,四柱落地,上部四周嵌有细巧的浮雕或描金彩绘,正面悬刻花玻璃彩灯二至四盏,红色丝绦下垂。灯箱高2.5米左右,占地4至6平方米,中间放两张方桌并成长台,上铺线毯,前缚桌帷,后置彩绘屏风、红木大镜框。桌左右放两把椅子,上有椅披。

演唱时,艺人四至八人分坐长桌两旁,鼓板和大锣师傅坐前面左右两把椅子,其余艺人分坐后边,各人手中有一种或数种乐器,如鼓板、大小锣、钹、碰铃、京胡、二胡、琵琶、三弦、笙、笛、管、箫、唢呐等。正式演出前,先闹头场(打击乐)吸引观众注意。正式演出时,根据曲目吹拉弹唱,有时一人兼数角,生、旦、净、末、丑俱全,以唱为主,也有说白。

牌子的主要唱腔为二黄和西皮。唱腔结构为上、下句式,基本句式为七字句和二字句。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用京胡、二胡、琴、笛等,武场用鼓板、大锣、钹、堂鼓等。流派有徐派、梅派、谭派、李派、马派、程派、麒派等。

牌子演唱的剧目有《渭水河》、《黄鹤楼》、《徐策跑城》、《甘露寺》、《斩黄袍》、《苏三起解》、《取成都》、《薛平贵》、《红鬃烈马》、《投军别窑》、《四郎探母》、《空城计》、《追韩信》、《南阳关》、《龙凤呈祥》、《取北源》、《铡美案》等。

据《海盐县志》记载,1949年前,全县有牌子十余班,如武原介福堂(班主杜姓)、新义堂(盛姓),沈荡新凤堂(许姓),澉浦四知堂(杨姓),城北文声社(潘姓,后分为民乐堂、欢乐堂、凤鸣堂),通元新风堂(吴姓),吕冢三乐堂(蒉姓),石泉永乐堂(朱姓),海塘新声社(曹姓,后称“荣华堂”),富亭新乐堂(赖姓)。其中许氏新凤堂和杨氏四知堂最为有名。牌子艺人现有许晓云、石水顺、石再顺、徐雪宝、余姚其、曹钊宝等。

海盐牌子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嘉兴市图书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5:19 , Processed in 0.0383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