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龙子湖区(Longzihu District)] 卫调花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3 21: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卫调花鼓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卫调花鼓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卫调花鼓源于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与花鼓灯、凤阳花鼓并称为“凤阳三花”(长淮卫镇原为凤阳所辖)。

清乾隆年间,卫调原是当地的秧歌号子,被花鼓灯吸收演唱。由于与舞蹈、锣鼓的结合,卫调演化为灯歌的曲式结构(主要表现在起腔、收腔及锣鼓的伴奏和过门上)。在后场小戏里,为适应任务及剧情的发展需要,灯歌又突破原有的曲式结构发展成戏曲的唱腔结构,即而又演化成[流水板]、[慢板]、[紧板]、[大调子]、[五字紧]、[娃子]、[羊子]、[母羊子]等属于板腔体的各种板式。经常上演的传统节目有《吴汉杀妻》、《东回龙》、《西回龙》、《大隔帘》、《小隔帘》等70多出。

卫调花鼓的女腔婉转抒情,采用真假声的演唱方法,善抒情述理,表现悲痛哀伤的感情;男腔高亢粗犷、平直多切分、善叙述。伴奏只用锣鼓,不用丝弦等音高乐器。乐器有大锣、花鼓、大钹、俗称“三大件”,其他尚有小钹、手锣、小镗(俗称“巴狗子”或“狗锣”),演奏人员4至6人不等。开台前的锣鼓称闹台锣,主要演奏花鼓灯曲《老三翻》、《老十番》、《凤凰0头》等,讲究“人跟锣、锣跟人,互为帮衬”。

卫调花鼓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参加玩灯的大多是当地农民、手工业者,他们“农闲聚会,碰班演出,农忙回乡,从事生产”。活动多在春节、元宵、端午等节日进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1-15 17:00 , Processed in 0.0407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