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界首市(Jieshou City)] 界首渔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3 23: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界首渔鼓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渔鼓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界首渔鼓,又称道筒子或坠子嗡,行话为“溜兰条儿”,源于明代叙事性道情。后由道士以道教为演说题材,到民间传道时流传至界首,约有四百多年历史。

界首渔鼓主要分布于界首、太和、颍上、临泉、阜阳、亳州、涡阳、利辛、蒙城以及河南省的沈丘、项城、周口、太康、郸城等地。我市渔鼓艺人主要分布于光武镇、芦村镇和顾集镇。

界首渔鼓源于明代,具体年份不详,兴盛于清朝道光年间,1920年左右,是界首渔鼓发展的全盛时期,其影响区域东至安徽省太和县、阜阳市、蒙城县,西至河南省的沈丘县、新蔡县、郸城县、太康县等。

界首渔鼓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以演唱为主,夹白为辅,唱词和说白均加韵脚,分为“高音渔鼓”和“低音渔鼓”两类。所持乐器为打击器,即渔鼓筒子和简板,所演唱曲目多为传统书目,其唱腔高亢嘹亮,委婉动听。

界首渔鼓音乐已被收录《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安徽分卷)中,得到了北京有关专家的认可,赞其为“安徽曲艺一枝花”。并与2006年12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界首渔鼓是河南坠子起源的曲种之一,同时又是中国地方稀有剧种道情戏的鼻祖,专家亦有论证,被誉为颍河流域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研究价值,是我国曲苑中又一朵芬芳郁香的奇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06:07 , Processed in 0.0376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