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吉安县(Ji’an County)] 吉安渔鼓道情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7 05: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安渔鼓道情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安渔鼓道情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安道情,又称“吉安渔鼓道情”。乡村民间俗称为“打嘣嘣”。于明朝万历47年前在庐陵县(吉安县)养济院(圣恩堂)形成,并向吉水、永丰、峡江等地流传开去,是一种起源于吉安本土、至今还在传唱的历史最为悠久、地方特色最为鲜明、普及程度最高、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古老曲种。

长期以来,吉安渔鼓道情均由盲艺人表演。演唱形式大致分为渔鼓曲和胡琴曲两种。采用师徒口传心授方式传承。曲目题材广泛,篇幅长短不一。长篇传统曲目堪称鸿篇巨著,最长的《天宝图》等,要唱15天之久。短篇曲目一般在几分钟至数十分钟。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式。主要传世作品有长、中、短篇传统曲目《梁成辉打案》《开荒记》《孟姜女》《劝世文》等90余个。现代曲目《翻身记》《焦裕禄》《王杰探家》《江姐进山》等近百个。现代曲目中包括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广为传唱的《送郎当红军》《苏区景》等。不少艺人往往还擅长即兴创作,自行编词、配曲演唱一些诙谐幽默、短小精干,并有励志、劝善意义的曲目。吉安道情曲目通俗易懂,其音乐地方特色十分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音乐和民俗学研究等价值。

目前,吉安县仅存少量吉安道情盲艺人,亟待政府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6:43 , Processed in 0.0459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