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袁州区(Yuanzhou District)] 袁河锣鼓戏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8 16: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河锣鼓戏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河锣鼓戏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袁河锣鼓戏(第三批省级)

袁河锣鼓戏是宜春(古称袁州)地方戏剧剧种之一,又称“三角班”,明末已有演出,盛行于清同治年间,土生土长,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为群众喜闻乐见。演出剧目均以袁州土话为其舞台语言,配之以当地采茶小调和乡土民歌,演出以民间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戏,演出始终以锣鼓伴奏,故有“锣鼓戏”之称。在表演艺术上,主要表现在行当艺术,由小丑、小旦、小生之行当组成,后又增加了净行和老生组成。在民国前后,袁河锣鼓戏在民间已十分盛行,先后建立了18个有名的戏班子。建国后,在老艺人和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袁河锣鼓戏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造就了一批有名望的艺人,其唱腔优美,行当齐全,表演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演出的主要传统剧目有《补背搭》、《卖花钱》、《翻薯苗》、《熊相公》等。

袁河锣鼓戏扎根于群众,它的演出唱做念白个性鲜明,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健康淳朴,活泼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民间灯彩舞蹈是它表演艺术的源头,人民群众的生活、劳动、理想、民间故事是剧目题材的依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6:58 , Processed in 0.0470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