镢把戏为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镢把戏源于“怀梆”,是从河南沁阳(沁阳为旧怀庆府治)一带流传到渑池县南村乡的一种戏曲形式,具有历史悠久,古老浓郁动情的特点,是黄河沿岸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在怀梆戏的基础上加进浓郁的地方戏内容而形成的更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本地群众称为“镢把戏”。起源于元末明初流传至今,具体年代无从考究,南村乡艺人在农闲和农历节庆时节时有活动,1999年移民搬迁后曾在乡里演出。镢把戏唱腔以梆定板,属河南梆子的一种,长期流传于民间,念白、音乐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它在唱腔、伴奏、表演等方面都具有粗犷、奔放、豪迈、激越之特点,唱腔慷慨激昂、唱作并举、载歌载舞。镢把戏以大本剧目演出,生、旦、净、末、丑具全,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规范和路数,唱腔靠弦通以CT调为主,没有女角、女角为男角反串,唱腔分为四大类:即“慢板”、“二八板”、“流云”、“散板”。镢把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将对繁荣河南戏曲事业,发展稀有剧种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