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回复: 0

[江华瑶族自治县(Jiang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 盘王大歌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9 00: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盘王大歌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王大歌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盘王大歌》,又称《盘王大歌书》《还愿歌》《鼠干歌》《流乐书下卷》,现存于世的歌本约八千行。现在发现的最早的抄本是清乾隆年间的,主要流传于口头上,有三十六段、二十四段与十二段三种版本,后两种版本是前一种版本的摘选本。三十六段本包括三十六歌、七曲,它记录了瑶族的神话、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内容,号称瑶族的“懂宗收”——百科全书。2008年,盘王大歌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盘王大歌》主要流传在瑶族聚居地区。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保存《盘王大歌》最为丰富的地方。

瑶族传为盘王的后裔。历史上,瑶族的迁徙极其频繁。他们在迁徙过程中,爬山越岭、漂洋过海,历尽千辛万苦。途中渡海时,遇到狂风大浪,是迁徙中遇到的最大险情。瑶民无计可施,只有求助于始祖盘王保佑,并许愿如祖先保佑渡过难关,以后子孙万代,将给盘王还愿,感谢恩德。瑶民在船头拜祭了盘王,果然灵验,狂风恶浪顿息,瑶民平安抵达。从此,瑶民便信守许下的诺言,开始“还盘王愿”以示感谢。

瑶族自古就祭祀盘王,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就有瑶族先民“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王”的记载,但像“还盘王愿”这样的大型祭祀活动,则始于“漂洋过海”之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蛮子歌》中所说的“时节祭盘瓠”就是记叙瑶族“还盘王愿”的祭祀活动。

为纪念盘王,瑶族人民每年举行“盘王节”(时间不定,有的在农历七月,有的在农历十月)。过“盘王节”与“还盘王愿”,都要由巫师演唱《盘王大歌》。盘王节中,请瑶族的祖先神和全族人前来“流乐”(瑶语,意即玩乐),这一部分分为前后两部分,其中“流乐”上卷,是请瑶族各路祖先神参加盘王节的各种文艺娱乐活动。这一部分先是请歌师歌娘出来摆歌堂,模拟瑶族的歌堂仪式,唱情歌以娱盘王,接着分别打长鼓、吹竹笛、打沙板、吹唢呐,表演给盘王看,实际上是全族人参加观看娱乐。然后要举行隆重的“挂红罗花帐”仪式,请出三名童女,其中一名必须是经验证的纯真少女做新娘打扮,又称为“盘王女”,以娱盘王。“流乐”下卷,主要是摆下洪沙大席(又称老鼠干筵),专门宴请盘王,由主持仪式的4位正师公、举办盘王节的家主和歌娘一齐吟唱瑶族历史长诗《盘王大歌》,吟唱《盘王大歌》是盘王节最重要的仪式。

《盘王大歌》以奇丽的想象和巧妙的艺术手法,叙述了人类、民族、天地万物的形成和发展,叙述了人类始祖创世的艰辛历程。同时,鲜明地塑造了伏羲、刘王、盘王、唐王、竹王、暖王、鲁班、刘三、李广等人的形象,深刻地讴歌了为民造福、敢于斗争的英雄人物和劳动人民,热情地歌颂了善与美,无情地抨击了鱼肉人民的统治者和盘剥人民的0诈豪富之徒,对那些游手好闲、好逸恶劳者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鞭挞。《盘王大歌》采用了独特的比兴手法,用世代锤炼的民族语言,通过奇丽的想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和内在感情,用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浪漫手法塑造了具有仙幻魅力的艺术形象。歌唱时用本民族的传统唱腔,男女对唱,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民族特点鲜明突出。

《盘王大歌》是瑶族历史文化的浓缩和反映,是研究瑶族文化的活化石,对增强民族归属感,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构筑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瑶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盘王大歌》经历了一个不断补充和丰富的过程,“还盘王愿”时主要就是跳盘王舞和唱乐神歌,为了使盘王高兴,瑶族人民把自己的创作,欢唱于盘王前。《盘王大歌》就是不断地把人们在“还盘王愿”时所唱的各种歌谣收入集子。

《盘王大歌》不但有歌,而且有曲;歌有歌名,曲有曲牌。曲有7支,谓之“七任曲”,即梅花曲、南花子、飞江南、相逢贤曲、万段曲、亚六曲、荷叶杯。曲是瑶歌歌谣中艺术水准较高的一种形式,有固定的句式,也讲究用韵。

《盘王大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1.神话传说。有讲述天地起源的创世神话,如《远古天地人间》《盘古歌》等;有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如《洪水淹天》《葫芦晓》等;有讲述民族起源的神话,如《源流歌》、《盘王登殿瑶人出世歌》等。

2.瑶族迁徙、居住。如《十二姓瑶人游天下》《千家峒歌》、《桃源峒歌》《梅山峒歌》《过山根》等。

3.瑶民生产生活。如《放猎狗》等。

4.以歌唱男女之情为内容的最多。如《梁山伯》《月亮亮》《夜深深》等。

5.历史人物传说。如《鲁班造寺》《彭祖歌》等。

6.祭祀歌。如《送神歌》《庙愿歌》等。

7.有反映各种自然现象的。如《天地暗》《北边暗》等。

总之,《盘王大歌》的内容包罗万象,天地和人类的起源、瑶族历史和人物历史、男女之情等都是歌唱的对象,它是瑶族人民的史歌,是瑶族讲“根底”的重要内容,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盘王大歌》在长期的流传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其艺术特点主要有四点:一是歌不离情,在歌集的三十多首歌中,几乎都包含着言情谈爱的内容。二是借物为喻,立意颇深,含而不露。三是形式多样,可以说《盘王大歌》是集瑶族歌谣形式之大成,其句式有十几种。四是歌与曲并存,其曲牌有7支,演唱时,有的是清唱,有的伴以乐器,有的以诵为主,有的又唱又诵,生动活泼,颇有吸引力。

《盘王大歌》广泛流传于瑶族中,保存了一些颇有价值的史料,记叙了许多神话、传说和生活习俗。它起到了传播瑶族历史文化的作用。瑶族没有文字,其文化传播方式主要是口耳传承,通过歌唱把《盘王大歌》中的历史文化内容传授给瑶族群众,使之代代相传,才得以保留至今。《盘王大歌》对后来的瑶族民间歌谣的创作产生了良好影响。瑶族歌手们的许多创作在形式上依然借鉴于《盘王大歌》。《盘王大歌》保存了瑶族七支古老的曲牌,即“七任曲”。这七支曲牌是瑶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与《盘王大歌》一起存在的长鼓及其歌舞,都是构成瑶族灿烂文化艺术不可缺少的部分。

2008年,盘王大歌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江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郑德宏

郑德宏•盘王大歌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郑德宏,1930年10月生,男,瑶族,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桐冲口村人,自小随曾祖父、祖父到各地参加举行瑶族的各种民俗传统活动,耳闻目睹并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得到曾祖父、祖父的真传,还得到了其他的瑶族民间艺人的指导和传教,很快掌握了各种活动的技艺,特别是对活动中所唱的盘王大歌更是烂熟于心,随口能...... 详细>>>

赵庚妹

赵庚妹•盘王大歌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1957年9月——1961年,在江华樟木口小学读书。1962年9月——1964年,在江华湘江乡完小读书。1965年9月——1973年2月,在江华民族歌舞团工作。1973年3月——1984年7月,在江华文化馆工作。1984年8月——1986年8月,在江华图书馆工作。...... 详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1-15 17:06 , Processed in 0.0376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