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麒麟舞 惠州小金口——“麒麟舞之乡” 小金口麒麟舞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 2007年惠州小金口首届麒麟文化节,除“麒麟舞”外,还有龙形拳、醒狮舞等表演。甄林林介绍说,这是为了保护和发掘东江文化遗产,做大做强小金口“麒麟舞”文化品牌。今年是首届麒麟节,以后要争取每年举行一次。 8月6日至7日两天,省文联、省民协专家组到我市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办事处进行专题考察,专家组一致通过对小金口街道办事处申报“广东省麒麟之乡”的申请,同意由省文联和省民协命名小金口街道办事处为“广东省麒麟之乡”。同时,省文联、省民协同意于2008年3月26日在小金口举办广东省麒麟文化节暨全省第二届麒麟舞大赛。 据有关志书记载和小金口的老人回忆,惠城区小金口的东江麒麟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小金口就已经有组建麒麟队开展麒麟舞活动。那时候叫“武麒麟”,因为当时战争频繁,兵荒马乱,盗贼四起。为了防止流寇和盗贼打家劫舍,祸害村民,每个自然村都办起武术馆,武术馆内有武术队、麒麟队,各村的青壮年人都学会舞麒麟和打龙形拳等,既作为强身健体,又护村守寨,保佑一方父老乡亲平安。村里上到耄耋老者,下至黄毛小儿,人人都能舞几趟麒麟。村民婚嫁、岁时节会,都要舞一番麒麟,以求祥瑞。 由于惠州市地处东江中游,小金口又位于东江边,因此从清代到民初,小金口的麒麟舞都统称东江麒麟舞,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套路,培养出数以千计的麒麟舞传人。 小金口麒麟队由8支发展到20支 近年来随着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打造文化大市活动的深入开展,小金口街道办事处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先后投入800万元完善了一批文化场馆,并购置设备器材,建起了“省特级文化站”中心馆场、客家国画院、7个村级文化室和39个组级文化室;充分利用这些文化场所,深入挖掘流传于民间的文化、文艺队伍和艺人,先后组建了文联、声乐队、书画协会、象棋协会、龙舟队、醒狮队和麒麟队等15支各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队伍,文化站被省文化厅授予“省特级文化站”称号。 在文化建设中,小金口街道办事处注意弘扬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重点发掘、推广东江麒麟舞,先后投资20余万元来改革、包装、推广。如今,全镇10个村(居委会)麒麟舞队由8支增加到20支,队员200多人,最年长的93岁,最年轻的才15岁,参与麒麟舞活动的群众达1000余人。东江麒麟舞也得到全面的创新,形式上从过去的一个门派变成多个门派相融。2005年,惠州市授予小金口街道办事处为“麒麟舞特色之乡”,叶屋村民小组、九一村民小组被命名为“麒麟村”。68岁的麒麟舞师傅叶阳星被市文化局评为惠州市“民间艺术师”。 参加首届泛珠三角民间艺术节获银奖 2005年9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9省市和香港澳门参加的首届泛珠三角民间艺术节在广东省汕尾市举行,小金口麒麟队以独特的风格和精彩的表演一举夺得银奖。2006年元旦,小金口10支麒麟队、30名队员组队参加“文明之光”惠州军民春节联欢晚会,并作为开场第一个节目表演。 2006年2月12日,在惠州市元宵节文艺巡游中,小金口10支麒麟队又为巡游队伍开路,惠州市民再次领略了东江麒麟舞的风采。同年5月,又参加在深圳市举办的麒麟协会大展览,并获表演二等奖,6月,应邀参加广东省非物资文化遗产展览。 今年3月26日,小金口首届麒麟文化节隆重举办,在文化节大型文艺展演上,麒麟舞大放异彩,受到了中外客商及广大市民、游客的高度评价。 6月23日,央视《热情广场》在东江公园隆重举行。小金口街道办事处组织的东江麒麟舞在《文明惠州·热情广场大家唱》开场节目中的精彩表演,搏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有了一定名气的东江麒麟舞也得到社会的青睐,不断接到来自本地和外地的演出邀请,小金口街道办事处已成立东江麒麟舞协会,把东江麒麟舞作为特色文化产业来发展。还决定将每年的3月26日定为“麒麟文化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