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俗皮影戏为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南宋末年,闽南移民将皮影戏引入广东潮汕地区,并逐渐吸收了潮汕地区的民间音乐、民间戏曲和民俗,特别是吸收了潮剧的说白、唱腔和表演艺术风格,形成了潮俗皮影戏。 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潮俗皮影人物共分为公、婆、生、旦、净、末、丑七个类别,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潮俗皮影戏在音乐唱腔上,保留了潮戏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保留了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还直接借用了许多潮剧原有的曲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