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回复: 0

[思南县(Sinan County)] 思南花灯戏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7 21: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思南花灯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南花灯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南花灯,是贵州东路花灯的代表和发源地。主要分布于思南县及邻近的石阡、德江、遵义等地。思南位于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地处武陵山脉向大娄山脉的斜坡地带,东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倚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南靠泉都石阡,北经乌江达涪陵长江。县域总而积为2230.5平方公里,近64万人口。这里居住着汉、苗、土家、蒙古、仡佬等17个民族,乌江穿境而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孕育了思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其中具有地域特色的思南花灯更是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思南花灯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末清初。由于历史原因,思南花灯受邻省的影响较大。且自汉代以来,汉民族的不断迁入,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巴楚文化随之先后进入,与土著文化长期共存,使得思南花灯具有很大的融合性。在明、清时期,思南花灯活动频繁,在演出的组织形式上多以自然村寨为主,并设灯会、设会长,即灯头。传统花灯只在农历春节元宵期间演出,玩灯前要祭灯神——隋阳太子,好耍郎君,十二花园姐妹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平时如遇瘟神、红白喜事,老百姓也组织唱灯,目的是消除灾难,分享太平。到清朝中后期。部分灯班已逐步形成矮台灯班,再后来,发展成为职业花灯戏班。

思南土家花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锣鼓灯(又叫锣鼓传)。是民间流传的小调,此灯节目较多,每支灯只有五句词,又叫五更传,由一男一女在锣鼓声中边唱边舞,或三人起舞领唱,众人帮腔,气氛热闹主要乐器是锣鼓,它贯穿演出的整个过程,控制整个节奏,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二)丝弦灯。主要是以弦乐乐器为主,如大筒筒(即中音乐器,相当于现在的二胡)、小筒筒(即高音乐器,相当于现在的京胡,民间叫它京二胡),在坐堂花灯中起着起板、过门、收板等作用,在每一出灯戏中它和锣鼓共同完成;(三)说唱式。是花灯中的一种曲艺形式,它包括说春、说福式、打花子、采闹子等,其特点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观众逗笑,但语言讲究平仄,文雅而不俗气;(四)采茶灯。主要用于花灯,是花灯歌舞最常见的曲调。它包括:采茶、散茶、团茶、吹打采茶、倒茶、谢茶等,其曲调优美轻快,流传中变异较大,有用作头和尾,中间插入其它曲调的,也有将其任意扩展的,更多的则原封不动地利用。(五)祭祀性的花灯,如请四神,又叫上香,在唱、念、舞中恭奉福、禄、寿、财四神;(六)扫刀,又叫扫堂,为单人歌舞,演员手提大刀,一人领唱众人合,特点是驱魔降妖,扫除瘟疫,招财进宝等,在东西北中进行砍杀,其舞蹈动作豪放,动人心魄;(七)贺主人,又叫谢主人,即在花灯演出结束前,戏班所有人对主人齐声高唱表示感谢。

思南土家花灯唱词用韵较为灵活,叠韵较多,其道白多是叙事性的散文体语句,侧重于叙事,用于表达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戏中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唱段多为民歌体的韵文,讲究押韵,注重抒情,多用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在戏中起着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而花灯音乐,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曲调分:灯调、正调、杂调、小调四大类。传统有24大类曲牌,多数曲调都很欢快、喜庆,生活表现力很强,尤其是思南的丝弦调,很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思南土家花灯舞蹈脚上基本动作有:小八字、大八字、碎步、踮步、自由步、擦步拐子脚等;手上动作有:犀牛望月、飞蛾抬水、大鹏展翅、蜂子朝王、蜻蜓点水、天女散花、雪花盖项、苏琴背剑、观音送莲、鲤鱼漂滩等三十多个动作;花灯打击乐种类繁多,在敲打过程中变化无穷,如:蜻蜓点水、蚂蚁搬家、扑灯蛾、牛擦背等,打击乐由四大件组成,即:钹、鼓、聋子、锣。

思南花灯在贵州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大农民在生产劳动中的必然产物。它的题材、内容、形式都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婉转动听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灯打击乐,优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丽独特的服饰道具,而倍受人们青睐。它是土汉族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结合的产物,同时又注入了乌江地域与各民族文化的特质,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品格,使其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思南花灯大多是以村寨为主的传承,即灯班内的传承,师傅代徒弟。代表人物有董立高、董立修、田应喜、罗君国、洪以能等。2004年曾成功举办全国首届花灯艺术节。2006年思南花灯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思南因花灯戏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如今仍有200多个演出队伍活跃在思南城乡。

思南土家花灯艺术在近年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较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有:现代文化形式的多元化,电视等媒体的普及:年轻人看不到民间艺术的可贵之处,不愿看,不愿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艺术不再是求生存的唯一手段;人亡艺绝的现状是制约花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存世的老艺人越来越少,面临人亡艺绝的严峻形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4-12-28 15:21 , Processed in 0.0397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