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狮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普遍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在春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频繁出现,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寄托中国人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中国各地的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瓦嘎布依族高台狮灯舞是流传在贵州省兴义市马岭镇瓦嘎村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于东汉时期传入盘江流域,三国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元明清时代,舞狮活动在这一带的布依族中广泛流传。 布依族高台狮灯舞表演时,用六张或八张八仙桌叠成高台,最上的一张翻转过来四脚朝天,狮子自 旋而上,时而转动,时而跳跃,在此过程中完成翻、滚、叠等惊险动作。上到顶部以后,狮子在四只桌脚上凌空起舞。遇到这种凌空表演,瓦嘎的狮灯艺人会用高难度的“跳脚”技巧迅速准确地跳过去,表现出高超的功夫。高台狮灯的打击乐器称为“响器”,由马锣、钵、堂锣、鼓等组成,打法有上百种,新颖别致,变化极大。 瓦嘎布依族高台狮灯舞活跃于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及婚丧嫁娶等场合,是布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动展示了布依族的生产状况、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理想追求等,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高台狮灯舞面临生存危机,急需制订有效保护措施进行抢救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