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回复: 0

[灞桥区(Baqiao District)] 狄寨徐文岳泥哨制作技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9-15 00: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狄寨徐文岳泥哨制作技艺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哨”,俗称“娃娃哨”,又称“泥叫叫”,是陕西关中的民间玩具。据说源自西安清末民初的鱼化寨,是一种彩色的低温陶玩具哨子,造型丰满、简练,以戏剧人物为主,也有形体小巧的胖娃、小动物,最小者仅寸余。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20来岁的徐文岳开始学习制作泥哨,至今已50余年。一个“娃娃哨”,从取土、和泥到制坯、模子成型、透哨、晾晒、烘烤、彩绘、罩油等,要经过十多道工序,历时三四天才能完成。所选泥土不仅要有粘性,而且一定要未被污染的。这些用模子做出的泥人原型,经过几天的晾晒、烘烤后,再给它们画上眉毛、胡子和花花绿绿的衣服,这些泥人就变成了“赵子龙”、“姜子牙”或“二郎神”等。头上有窟窿的泥人,一吹就可以发出声音,叫“娃娃哨”。窟窿在脚底下的泥人吹不响,只能插在祭祀盒子上面,叫“祭祀泥人”,用于丧事送礼。

2007年5月,狄寨徐文岳的手工泥哨制作技艺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确定为西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6:57 , Processed in 0.0506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