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古籍修复技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3 13: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籍修复是一项特殊技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脆弱的古代典籍经过聚散和转手以及天灾、战乱毁坏,大多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修旧如旧”,化腐朽为神奇,是保护历代古籍完整流传至今的重要一环,因而各界人士将这项技艺誉为古籍的“续命汤”。

从事古籍修复工作不但要熟悉各个朝代书籍的形式和版本,还要了解各朝纸张、书皮及装订风格,更要有娴熟的技艺。修补一本古书往往要经过十几、甚至几十道工序,一招一式极为考究,对从事古籍修复人员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综合性研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和全国书目中心,其藏书可上溯至南宋,馆藏珍品古籍众多。

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工作历史悠久,早在京师图书馆时期就配备了文献修复人员。1949年,为修复当时刚刚入藏北平图书馆的国宝藏经《赵城金藏》,经由当时的军管会批准,组建了一支由8名技工组成的修复队伍,即今天国图修复组的前身。1953年正式成立“图书修整组”,至此古籍修复工作作为图书馆的一项专职业务走上了专业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2001年,“图书修整组”改名为“善本特藏修复组”。

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工作在历史上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绩,修复完成的国宝级珍贵文献包括《赵城金藏》、《永乐大典》、西夏文献、部分敦煌遗书和宋元善本、清代《赋役全书》等。可以说正是凭借着代代国图修书人的不懈努力,一件件馆藏国宝的风采才能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

北京市肄雅堂是以装裱修复古籍、碑帖、书画著称的百年老字号。它开设于清代光绪年间,店主为丁梦松。清末民初之时,肄雅堂便以装裱技艺在京城极负盛名。当时京城不少装裱高手都出自肄雅堂。1958年,肄雅堂归属中国书店,先后有三代装裱传人在这里辛勤耕耘,抢救性地修补残破的珍贵古籍30余万部,其中不乏善本、孤本。

当前,古籍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物管理单位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但据统计,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不足100人。除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外,还存在综合素质低、职称低、年龄老等情况。保护古籍修复技艺已刻不容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6:35 , Processed in 0.0411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