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回复: 0

上党梆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3 23: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党梆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它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它在清代乾隆中后期已经盛行,嘉庆、道光年间班社林立,名伶辈出,剧目竞现,流派纷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据统计,上党梆子的传统剧目有七百多个,其中梆子戏近六百个,皮黄戏九十多个,昆曲十多个,罗罗腔戏和卷戏各数个,代表性剧目有《三关排宴》、《天波楼》、《雁门关》、《闯幽州》、《董家岭》、《巧缘案》、《夺秋魁》、《甘泉宫》、《东门会》、《徐公案》等,其中一些剧目完全为上党梆子所独有。清咸丰年间到抗战前,上党梆子进入鼎盛时期,有班社两百多个,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州府派”和“潞府派”两大艺术流派,涌现出赵清海、郎不香、申灰驴等诸多名家。上党梆子的唱腔曲牌体与板腔体兼具而以板腔体为主,其板式分大板、中四六、四六、大板、垛板、散板、滚腔等,以四六和大板使用最多也最具特色。演唱时男女同腔同调,男腔使用假声。伴奏乐器主要为巨琴、二把、呼胡“三大件”。

上党梆子的脚色行当主要有生、旦、净、丑四种,各行当的基本表演程式名为“三把”,运用时演员挺胸昂头,稳健有力。其表演风格粗线条、大轮廓,直出直入,简练明快,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京剧影响,有所变化。上党梆子的舞台装置有“设大朝”的讲究,脸谱图案也十分独特。旦角还有一种名为“破面”的化装,带有元杂剧的遗风,即用白粉在剧中品行不端者右眼睑上横划一笔,或在角色右颧骨处画上一朵小小的兰花或菊花。

上党梆子包含有多种声腔,从中可考察戏曲声腔历史流变的现象。目前由于受到现代文化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上党梆子观众大量流失,演出水准逐渐下降,不少剧团1解散,后继人才匮乏,剧团前景堪忧,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予以支持和保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1-14 16:02 , Processed in 0.0412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