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回复: 0

[盐都区(Yandu District)] 盐城方言快板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5 19: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盐城方言快板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盐城方言快板》

盐城方言快板,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

作为民间曲艺艺术门类之一的盐城方言快板,其群众性基础非常广泛,有着独特的地域性。盐城方言快板表演由演员手持响板,自行打板表演。一人为“单口”,两人为“对口”,三个人或三人以上为“群口”。用来伴奏即击节的响板,用的是一大一小两副竹制击节乐器,其中大板为两块,小板为五块,大板较大,小板的五块竹片较小,用绳子串结起来,表演时演员左右手分持大板和小板说唱。段落之间即过门,常常击节打板,演奏出各种花样的打击效果,以娱观众。

据记载,盐城方言快板起源于清朝末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源起顺口溜,如“奶奶家里有个坑,一掉下去半人深;两个老头一样高,你不惹他他不吵;奶奶家里有块肉,风也风不干,吃也吃不够”。建国前夕,部队的战地宣传队,当地的民间艺人,也充分运用盐城的方言快板这一曲艺形式即兴创作,现编现演,宣传发动群众。如“尊声大哥听端详,人民军队到处打胜仗,打得鬼子回老家,打得老蒋投了降……”建国后,到了50、60年代,盐城方言快板可以说红极一时,以柏长庆为代表的快板艺人,他的名段《说台湾》,朗朗上口,到嘴到肚,深受观众的欢迎。70年代,以张龙顺、徐有龙为代表的快板艺人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张龙顺所说的《十子与石子》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上世纪80年代后,盐城方言快板,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以王红专为代表的一批演员,经过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使得这一曲艺形式大放光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4-12-29 21:57 , Processed in 0.0423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