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回复: 0

[建瓯市(Jian’ou City)] 建瓯唱曲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4 18: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瓯唱曲子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瓯唱曲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瓯“唱曲子”是流行于建瓯方言区,用建瓯方言进行演唱的、唯一形态完备的曲艺品种,多用于佛诞庙会娱神及大户人家婚庆寿诞堂会宴请等,其从艺者皆为盲人,多为单人演唱,除演唱者手中执鼓外,不需其它乐器。

建瓯“唱曲子”创立于何年代已不可考。但从语言形态与民间艺术形成的规律看,这一民间语言艺术的历史,应溯源或同步于建瓯方言的形成发展历史。建国初至“文革”前,建瓯“唱曲子”极为兴盛,尤其1953年至1958年,县民政局设立“残疾人教育院”,当年从艺、授艺者不下七八十人。

建瓯“唱曲子”的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最为基本的、经常性的演唱的方式,即以单人(传统上都是盲人)执竹板小棒连说带唱的方式,演唱内容可以是小段、小本或大本,演唱的曲调比较自由;另一种演唱方式俗称《唱目莲》,即多位盲艺人举着“目莲牌”,一人领唱、三1腔,结群下乡演唱,演唱内容多为消灾祈福。建瓯“唱曲子”采用较为固定的地方民间曲调,其演唱器具较为简单,除了打击乐以外,不需要其它的乐器,但根据演唱形式的不同,打击乐器也有所不同。建瓯“唱曲子”最盛时期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艺者近百,而最负盛名的艺人为“德兴仔”。

以建瓯方言演唱的传统语言艺术——建瓯“唱曲子”,其语言本身及语言中保留的巨量熟语、俗语、谚语等,具有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学术价值。在旧社会没有盲文的情况下,唱曲子作为盲人说唱,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承,对民间口头文学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其演唱内容中“劝善”最为多见,对社会文明与道德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9年,“建瓯唱曲子”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4-12-30 00:09 , Processed in 0.0384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