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回复: 0

[北湖区(Beihu District)] 油山皮影戏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26 13: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油山皮影戏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油山皮影戏为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项目简介:油山皮影戏主要分布在北湖区华塘镇、保和乡、同和乡一带,其核心地区在华塘镇油山村。虽然其源头尚无法考证,但早在明末清初这一带凡举办谢神会事,逢年过节都有唱皮影戏的习惯。日积月累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雕镂特色。其显著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雕镂(造型)艺术,唱腔艺术和口头文字艺术等方面。

油山影人以牛皮为原料,用刮薄透明的牛皮雕刻人物,再涂上颜色。其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人物造型独特见长。除了人物造型外,还要刻制一些砌末道具、桌椅和景物造型,以便配合表演。

油山皮影戏音乐唱腔委婉动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了本地区花灯、对子调、花鼓、渔鼓等地方戏曲和民歌小调的精华,具有明显的湘南地方特色。乐队文武场齐全,别具风味。影卷中的唱词与念白多用本地方言和当地民间土话,亲切而不失诙谐幽默。生、旦、净、髯、丑行当齐全。

油山皮影蕴含大量历史信息,具有极重要的科学保护价值,其浓郁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造型工艺及原生态的湘南民间唱腔、音乐、影卷、唱词格式等,对研究湘南地区民俗、民风、道德、民间雕塑、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民间戏剧及戏曲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随着现代文明的提速带来的冲击和老一代艺人的相继谢世,已经开始走向消亡,其艺术精华亟待后人传承,更需要政府列入保护范畴,抢救这一不能失传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分布区域:油山皮影戏主要分布在北湖区华塘镇、保和乡、同和乡一带,其核心地区在华塘镇油山村。

三、历史渊源:皮影戏的形成时代尚无确切考证,据史书记载,,流行全国各地的皮影戏经过宋、金、?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能人辈出。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也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皮影戏班也不足为奇。油山皮影戏的源头目前尚无法考证,但早在明末清初这一带凡举办谢神会事,逢年过节都有唱皮影戏的习惯。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像《薛仁贵征西》等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几天不止。

四、基本内容:油山皮影是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的民间工艺制作和传统表演艺术,选用牛皮雕刻成影人、道具等并染色。演出中设影窗、油灯(后来发展为电灯),以二胡、唢呐、渔鼓、及鼓、钹、锣等民间乐器伴奏,文武场齐全,演员在幕窗后操影并说唱,用本地方言和乡音土话演出民间历史传说及新编现实故事,内容贴近百姓生活,语言通俗亲切,是最早的幕影艺术形式。

演出方式:油山皮影戏的演出,一般每个班有4至7人组成,标准为6人,演出时分文、武场两大部分,文场为吹拉,武场为敲打。演出中以拉、打、帖、拿四人为主,拉是拉二胡,打是司鼓,贴和拿是两位操纵影人者,所有参演人员,除分担角色外,均参加演唱。油山皮影戏的演出要搭一高台,三面遮好后,正面要置一大约长8尺、宽3尺、用白布制成的影窗,窗内置一灯。艺人在里面一边演唱,一边映着灯光操纵影人,使其活动于窗上,观众即可在窗前观赏皮影戏。

角色行当:油山皮影戏人物行当齐全,有生、旦、净、髯、丑五种,人物千姿百态,剧情千变万化,场面五彩缤纷。

演出乐器:二胡、京胡、唢呐,打击乐有堂鼓、锣、钹等。有时还用到渔鼓。

作品:演出大多取材民间传说、历史演义,如《水浒》、《薛仁贵征西》、《岳飞》、《山伯访友》、《乌金记》、《挂袍记》、《粉桩楼》、《麒麟豹》、《韩非子》、《八宝山》、《大闹天宫》等。

五、主要特征:1、油山皮影戏的影人用牛皮制作,雕绘结合,制作精细,造型优美生动,体现了皮影戏的早期风貌。2、油山皮影戏因融入了地方戏曲、曲艺、民间音乐等艺术元素,唱腔别具特色,伴奏乐器文武场比较齐全。3、油山皮影戏民间文学特征鲜明独特,在创作上采用地方口语化,念白多为民间土话。唱词格式风格独特,大多为七句式,十分规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4-12-29 22:04 , Processed in 0.0397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