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回复: 0

[纳溪区(Naxi District)] 班打狮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27 13: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班打狮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班打狮子,始于清光绪年间,有百年历史,流行于川南,尤以泸州纳溪区为盛,纳溪是“班打狮子”的故乡,而龙车镇的班打狮子最具特点,是四川狮舞中的一个优秀流派,堪称纳溪区民族瑰宝。2006年,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纳溪龙车班打狮子,又名舞狮,历史记载起源于唐朝玄宗年间,盛行于清光绪年间。“班打狮子”流行于四川、广东、广西、浙江等地,是民间为庆新年,贺丰收等喜庆节日而举行的一种文艺活动。清朝光绪年间,一个名叫刘晓元的外地艺人,从叙永来到纳溪护国镇大里授徒,发展了第一批耍班打狮子的艺人。初为一些民间能人展示绝技,经百年演变,逐渐成为融武术、杂技、歌舞,同时集文狮、舞狮于一体的、无任何安全防护设施的纯民间高空艺术。纳溪龙车班打狮子的表演构成,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唐僧率孙悟空、沙僧、八戒去西天取经,路经黑风洞时,黑风洞内藏着一个狮精,沙僧在黑风洞前休息睡觉,狮精想杀掉沙僧,被沙僧巧计降服。龙车班打狮子就是根据这一故事形成,所以在表演中有“云牌”、“和尚戏狮”和“猴子爬杆”等等情节。所谓“班打狮子”:一是因为唐僧师徒一班人历尽千难万苦战胜狮精等妖魔鬼怪,靠的是集体智慧和力量,而在班打狮子的表演中,要在摆放的桌子是上从低垒到,人要在高处表演,难度性与危险性均较大,强调的是班组成员之间珠联璧合、整体配合;二是狮子在表演时有锣、鼓、钵敲打伴奏。一支完整的班打狮子队有16-18人,大致分为“孙悟空”(俗称“小脸子”)、“沙和尚”(俗称“大脸子”)、“耍狮子”三种基本角色。

班打狮子表演的种类主要有地游狮子,猴子爬杆、猴子和尚翻高台、钻刀圈、钻火圈等10多个套路,是具有欢快、惊险、诙谐等独特魅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得川滇黔边区群众喜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1-15 21:50 , Processed in 0.0399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