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Lancang Lahu Autonomous County)] 澜沧拉祜族葫芦笙舞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22 11: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澜沧拉祜族葫芦笙舞

葫芦笙舞是拉祜族有代表性的一个大舞种,主要流传于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忙糯乡、勐勐镇、大文乡、勐库镇等拉祜村寨和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等拉祜族聚居区,是以吹葫芦笙为伴奏的民间舞蹈。清道光《云南通志》载:“倮黑聚时,亲戚令饮,吹笙为乐”。道光《威远厅志》之二载“倮黑鲠直……男女杂聚,携手成圈,吹笙跳舞”。

拉祜族葫芦笙舞有两种活动形式:一种是在民族节日中仪式程序规范,要求按规定跳完所有套路,主要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神林”及“扩塔”(春节)时在家庭内举行。以“起歌”为开始,从正月初二晚上起跳,按十二属相连跳天,以“大路歌”结束。另一种是在婚丧、娱乐时跳的葫芦笙舞,不跳传统礼仪性的套路,随意性较强。拉祜族各村寨都跳葫芦笙舞,春节时全寨或几寨人同跳葫芦笙舞,可有上百支队伍共唱共舞,场面十分壮观,春节期间可连跳半月之久。

澜沧县拉祜族葫芦笙舞

澜沧县拉祜族葫芦笙舞拉祜语称“戛克”,现有近百套舞蹈动作组合,已收集整理98套。可分为:一是祭祀礼仪舞,共有10套动作,其中开门舞“嘎祭”和收尾舞“嘎祭根”的动作基本上是一步一跺脚,模仿对创世神灵“厄莎”的顶礼膜拜和对“佛祖帕”一步一拜的姿态;二是生产劳动舞,共有35套动作,套动作,基本是摹仿劳动的动作,从选地、磨刀、钐地、扒草、烧杂草、犁地、撒谷子到打谷子、背谷子等,反映了拉祜族先民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过程,动作较简单;三是反映生活的舞,共有13套动作,四是模拟动物生活习性的舞,共有20套,五是情绪舞,共有20套,主要表现丰收、狩猎后的狂欢或表现心中的喜悦,这类舞蹈动作除开头结尾外,变化无穷,可即兴创造。另外还有部分表现祭祀仪式的舞蹈。

葫芦笙舞现在已经成为全民性的欢庆舞蹈,是拉祜族自娱自乐的表演性民间舞三大舞种之一。澜沧县葫芦笙舞风格独特,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曾获文化部、国家民委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二等奖,多次参加省内外各种演出活动,已成为当地各族群众自娱自乐的健身舞种和中小学民间舞蹈课程的主要内容。

双江县拉祜族葫芦笙舞

双江县拉祜族葫芦笙舞也称为“打歌”,在形式上较多地保留了传统古朴的艺术风格。一般以男子吹葫芦笙逆时针方向转圈边吹边跳,妇女随男子围圈舞蹈,男女老少不限,人数多少不限,最多可达数百人。舞蹈由领舞者“歌头”带领,即兴变换套路。

“打歌”套路共有72套,分为农业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娱乐、飞禽走兽、人情世故、非农业生产劳动等六类。舞者上下肢比较协调,下肢动作较多。多以跺、踢、踏步、转身、跳跃、下蹲转身为主要动作特点。时而优雅,时而热烈,风格独特,舞姿古朴,诙谐风趣,生活气息浓郁。“打歌”主要有《三脚歌》、《青蛙歌》、《箐鸡摆尾歌》、《大路歌》等,内容丰富,妙趣横生。“打歌”多以葫芦笙伴奏,有时辅以箫、牛腿琴和小三弦。音乐节奏多用四分之二拍,旋律简单、乐句较短。72套路“打歌”动作较为复杂,现只有少部分人能完整地表演。

拉祜族“打歌”主要以口传身教的方式传承,“歌头”和骨干人员均为师传。双江县各拉祜族村寨尚无专门和固定的葫芦笙舞演出队伍,但以村寨为单位都能形成50-100人的文艺骨干群体。拉祜族“打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流传较广,除节庆和婚嫁外,随时都可以跳,现已辐射到临沧市各县(区)以及周边市、县,成为当地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葫芦笙舞有一定艺术性和观赏性,曾多次参加省、市举办的文艺汇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1-28 19:32 , Processed in 0.0389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