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五节龙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勉县五节龙起源并流传于陕西省勉县新铺镇新铺湾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勉县五节龙分三种,即草把五节龙、灯火五节龙、彩色五节龙。勉县五节龙小巧玲珑,短小精悍,表演起来机动灵活,潇洒自如。既可单龙独舞,亦可群龙组合演出,受场地限制较少。勉县五节龙表演技术独特,是中华龙舞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也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勉县五节龙属民间舞蹈类社火节目,勉县五节龙因龙头、龙身、龙尾共五节而得名,每节之间以彩绘布面覆裹。除龙头由单人执掌表演外,其余两人各持两节。表演时既可以单龙表现精致灵动之美亦可多条龙组合表现排山倒海之势。通常以一青一黄两条龙配合,在打击乐伴奏下演出。 勉县五节龙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天干不雨,次年,又逢大旱,第三年夏至仍未滴雨。人们到庙台子作法,驱邪祈雨,宫府也号令各地找水保田禾。是年,新铺湾陈氏(会手)陪着余姓的神汉集多人到李家沟龙洞降妖取雨。陈氏自扎一个草把,绑在木棍一端,其余二会手(神汉的助手)赤身光脚,巫觋身背两把大刀(或杀猪用的刀),双手捧水罐,名日“舀罐”,走着地道的禹步,观者争先恐后用各种器具舀水泼之。行至洞口,一神汉双手各持一把钢刀,在额头频频乱砍。据说,有人还要开膛破肚,两会手持木棍挡刀,鲜血满面,人们用血来感动龙王。在此同时另一神汉手捧水罐,拉开架势,进入龙洞,似乎硬逼龙王给雨。草把越耍越欢实,泼水者争相不息,在洞前窄小的场地上确够热闹刺激。据传说,一只叫不上名的“神雀”自洞里昂然飞出洞外,一群青蛙,蜂拥出了洞口。神汉念念有词:“三分丝雨,三分丝雨!”本是晴朗的天空,一眨眼祥云密布,锣鼓伴着喊声:“雨来了,雨来了!”人们称谓:“水把龙。” 这种形式,各地耍法不一,新铺湾把龙头扎成五色的,五节串在一起,这就是初始的“五节龙”。初始的五节龙(当时叫水把龙)在西部山区活跃了几十年,每遇干旱,勉县各地都有耍水龙的习惯,仅是单纯地驱妖除邪,在特定环境0现。在这个过程中,泼水的器具、声响、姿态,观众与耍龙人与龙之间嘻戏趣逗等等,提供了自玩自娱的环境。这种以水与龙为基础的活动形式,突破了祈佑性动机之后,用于民间,因时因地、因季节群众自愿组织。盛夏时在沙滩上、河沟里、场院中,展示内心的欣慰。 宣统末年,新铺湾陈维贞、刘定明不满足这种泼水戏玩的形式,干脆把水龙改为旱龙,把水罐改为竹篾编制的彩球,白天耍起了布料五节龙。夜间,龙体内燃灯火,一人持彩球在前逗趣,其余观者用火戏之,为五节火龙。 勉县五节龙分三种,即草把五节龙、灯火五节龙、彩色五节龙。草把五节龙,又名水把龙。一人一节,三、五人表演,半裸体,用水泼,或蘸水耍草把,不追求动作和调度,竭力追求泼水气氛,仅在夏天活动。 灯火五节龙,又名火龙。龙体内燃灯火,观者掷火于龙身。三人耍五节,多在平地表演。举龙、翻滚是主要动作,常在晚上表演。 彩色五节龙,现代统称五节龙,四人或七人表演,即3×X(条)+1的组合。基本动作是举龙、翻滚、端龙。组合动作有“黄龙缠腰”(端龙,面朝观众,弯腰,园场);“卧台翻滚”(三人仰卧在长凳上翻滚);“彩虹飞驾”(龙体举起,呈半圆形、静场造型);“高台吸水”(一龙居高台,在大方桌上的方凳上翻滚,一龙在平地,围着高台,做“黄龙缠腰”)。 勉县五节龙的伴奏乐器主要有鼓、钹、马锣、大锣等。勉县五节龙的表演分平地和高台两大段。平地表演包括举龙、二龙出水、翻滚游江,缠腰戏耍;高台表演包括卧台翻滚,彩虹飞驾,高台吸水等。 中国龙舞舞蹈众多,勉县五节龙是最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的龙舞品种,五节龙小巧玲珑,短小精悍。表演起来机动灵巧,热烈奔放,人龙合一,潇洒自如。拟人摹物,形象逼真。传情表意,动作细腻,耐人寻味。使人感受到一种精致的美、灵动的美,而生发出对龙的崇敬,堪称龙的精灵。是龙舞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特色: 小巧的设计:五节龙道具小、队伍小、演出时不受地点、时间及方位限制。民曰:“龙不择地。”勉县五节龙的表演人员采用3×X(条)+1的组合(即三个耍龙人为一组可以有若干组加一个引龙人)。 灵活便捷的组合:五节水把龙生发的地点是在山区极为窄小的场地上,故而三五人为一条龙表演。到了村宅的晒坝,地方稍大一点增为两条龙出场。近代进入广场,可有多条龙演出。 生动形象的模拟表演:五节龙以段龙的灵巧躯体,模拟动物和自然,如“卧台翻滚”“彩虹飞驾”,再现大自然彩霞之绚丽,满足人们祈祥之企盼。“高台吸水”,描写动物之间的嬉戏,又好像儿童们在捉迷藏,妙趣横生,颇具观赏性。静场造型是五节龙独具的特点,反映动物内心的情趣,拟人摹物,把龙舞的表演技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盛夏季节的演出:初始的五节龙——水把龙,除祈天祷地的神秘活动外,旧时,每年夏天各地都组织这样的娱乐活动,走东串西。所到之处,老少泼水,此为最高待遇。一些大户人家,还专门请上人,备好不同器具,盛满水,在院门口迎接。 勉县五节龙从单纯地祈天赐雨开始,发展为庄稼人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从局限于道观寺庙的祭礼,舞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