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妈祖信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澳门妈祖信俗,流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妈祖文化植根澳门数百年,在澳门影响深远。澳门妈祖信俗的香火从未间断,完整地保留了妈祖信仰的传统。 每年农历除夕和妈祖诞,香火更盛,四方香客云集,一派祥和。 澳门位处珠江口西岸,数百年前是一个渔港,明朝时称“阿妈港”。葡萄牙人于十六世纪登陆澳门的地方就在妈阁庙旁,葡文“Macau”(澳门)也和妈祖信俗相关。 澳门妈阁庙建于明朝,说明早在四百多年前,妈祖信仰经已扎根澳门社区。澳门的先民多以渔业为主,故敬奉妈祖为神。 妈祖原名林默娘,为福建蒲田人氏,相传保祐渔民出海作业,平安大吉,是渔民之守护神,后随闽籍渔民南移至广东沿海,经民间神化及历代皇帝褒封赐号,影响力覆盖中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国家。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印光任、张汝霖合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介绍澳门的专著《澳门纪略》出版,对“妈祖传说”就有纪载。 澳门妈祖信俗是中国境内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历史悠久、扎根社区、从未间断、影响中外的特色,是澳门重要和影响深远的民俗节庆。 2014年11月,“澳门妈祖信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