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回复: 0

[滦州市(Luanzhou City)] 冀东地秧歌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3 11: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冀东地秧歌为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冀东地秧歌(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冀东地秧歌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是以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是我国北方汉族四大秧歌之一,主要发源于原唐山境内的滦县、乐亭、昌黎、卢龙等滦河中下游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的舞蹈形式。唐山北靠长城,南临渤海,东界滦河,西接津京。北部为山区、半山区、南部是沿海,中间为平原,这里气候四季分明,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多少年来,凡遇年节或喜庆日子,地秧歌队伍遍及城乡,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演出,自我表现已成为冀东人民世代相沿的传统习俗。

传统的冀东地秧歌活动形式个性明显,有“串街秧歌”和“打场儿秧歌”两种。“串街秧歌”走街串巷行沿途表演。串街表演注重整体效果,庄重而有气魄,舞蹈方面动作简洁,音乐节奏平缓。“打场儿”即在固定场地表演。可分为“大场”和“小场”两种。大场是集体舞蹈,一般先由一名秧歌头领舞,当进入跑套路时(队形图案)变成由两名秧歌头带领全体表演者沿逆时针方向绕大圆圈舞蹈(妞在外圈,丑和出子在里圈,擓穿插其间)音乐速度为慢—中—快速。慢板时表演者动作舒展大方,注重感情交流;转入中板动作节奏随之加快,充分表现个人技巧;转入快板时,秧歌头率领全体表演者跑套路,场面壮观、气势宏伟。常用的套路有:四面斗、八面风、马蜂窝、小车轱辘、八卦金钱眼等各种套路可自由组合,相互首尾衔接,变化无穷。小场即小出子。表演者一般为三至五人节目由特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场面调度较为固定,舞蹈动作以半固定半即兴相结合,常见的小出子节目有《白蛇传》、《和尚逗柳翠》《傻栓子接媳妇》、《锯大缸》、《四别扭》等。

冀东地秧歌的角色分为:妞、丑、擓、公子四个行当,各行当的表演各具特色。妞(少女、小媳妇)她的扇花和手绢花丰富多彩,表演上含蓄轻盈表演特征为姿态美、扇花活、缓提胯,慢扭腰,步子小动腰如同风摆柳,头稍晃,肩要柔,体态妖娆半含羞。丑的表演滑稽幽默,丑中求俏,具体分为文丑和武丑,均使扇子和手绢,表演特点是:臀部扭的活,肩活,腚弯挺胸收复胯要端。逗哏不俗,情幽默,步子轻,亮相缓,脚步利索情自然。擓(中年或老年妇女)分为文擓和武擓。文擓性格俏皮活泼,穿插表演于妞、丑和公子之间,为之牵线搭桥,尔后含笑而去;武擓性格自分明,烟袋指引牵红线,棒打鸳鸯忙不停。擓在冀东地秧歌中具有活跃气氛调度场面变化之作用。公子(文质彬彬的书生)他的扇花动作较少,其表演特点为:性情文雅,动作挺拔,稳而不呆,风流潇洒。冀东地秧歌各行当在表演时动作即兴性很强,但要求默契配合,从而构成新颖别致的画面和艺术效果,也构成了冀东地秧歌的独具风格。

冀东地秧歌在表演的同时还用唢呐、鼓、钹等鼓吹乐伴奏。伴奏曲牌非常丰富,常用曲牌有《满江红》《柳青娘》《大姑娘爱》《句句双》等。它的曲牌特点是结构短小,曲调简洁,节奏明快而富于变化,易于表现乐观、欢快、喜悦的节日气氛。

冀东地秧歌的道具大多为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如棒槌、烟袋、扇子、手帕等。这充分体现了冀东地秧歌来自于平民百姓,是群众自娱性较强的一种舞蹈艺术。

冀东秧歌面临继承、发展、创新与时代同步的严峻课题。而今,著名的秧歌艺人已寥寥无几,独树一帜的年轻艺人更是凤毛麟角,一些颇有造诣的艺人年世已高或相继谢世。如不再下大力度抢救、保护,老艺人一生的秧歌技艺精华就将失传,发展创新也将成为一句“空谈”。

为保护、继承、发展冀东秧歌这一艺术瑰宝,唐山各地区每年举办大场秧歌比赛,行当秧歌比赛,新秧歌比赛,通过比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把秧歌艺术推向更高的顶峰。唐山市文化系统多次举办冀东秧歌培训班,聘请秧歌名艺人到文化基地传艺,把冀东秧歌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传承和发扬,同时培养出更多年轻的接班人,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使唐山市文化市场呈现繁荣昌盛的景象。

信息来源:唐山市人民政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4-12-29 22:02 , Processed in 0.0505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