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马栅子戏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草镇马栅子村,位于县境东北部。1940年延庆人大头李宽在三道川刘官窑村卖艺,他主唱蹦蹦戏,马栅子村文艺爱好者郭举、贾万厚、贾润随他学戏,因时间短没学完整,回村后结合当地方言发音,改创成现今的马栅子调。 五十年代,对该调进行完善和提高,形成了有板有眼,可分行当、大小戏都能唱的独特剧种。有男腔、女腔、器腔之分,又分悲调和喜调(亦成苦调甜调),开始以击竹板洛子控制节拍,后来改革完善,其唱腔文武场已趋向大剧种的配制,演员行当也分生旦末丑。乐队至少五人,文场以板胡、二胡为主,还有唢呐、笛子、三弦、低音胡,武场用板鼓、竹板洛子、梆子、大、小铙钹、评剧镲(大小两种)、京锣、手锣等。主要唱腔为三句半,加引子,过门共五句。其曲牌较少,常用晋剧曲牌和民间调作补充。 该调子是周边村民的精神大餐,同时也受到周围兄弟县乡的欢迎。根据民间传说和农村现实生活为素材自编自演了一批有教育意义的剧目,例如《刘二庆-》、《杨二社投亲》、《王定宝借当》、《后继母打孩子》、《四姐妹夸夫》、《唱唱农村好事多》等,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娱乐作用。1970年曾经以新戏《建猪场》代表赤城县参加张家口地区文艺汇演,获优秀奖。 马栅子戏的演员全部是本村村民,在自娱自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村民们的自身素质,减少了村内打架斗殴、-等坏风气现象的出现,该村没有一人练习0功,为该村的稳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