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隰县(Xi County)] 隰县响铃高跷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8-13 08: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隰县响铃高跷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隰县响铃高跷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进行舞蹈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

隰县千家庄响铃高跷源于清朝末年,因跷腿拴有响铃而得名,是当地百姓在春节、元宵节闹红火时的重要文艺形式,百余年来,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欢迎。

响铃高跷一般高为1.5米,最高的跷可达两米,演出时以小鼓、小锣、唢呐为伴奏乐器,表演者装扮成《水浒》、《西游记》、《白蛇传》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跳桌子、上高台、叠罗汉、劈叉、拉骆驼等高难度动作表演。曲牌多用当地的民间小调如《拜新年》、《放风筝》、《买扁食》、《绣荷包》等。目前,各乡镇、村落都有自己的高跷队,一般人数都在百人以上。其中,千家庄高跷队以其新、奇、独、难的表演特点最被人称道,多次受邀赴各地演出。

信息来源: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4-12-29 23:46 , Processed in 0.0393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