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马西铙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西铙是流传于山西省文水县马西村一带古老而独特的汉族民间器乐,因演奏时以铙为主而得名。马西铙原称“嘡咣咣”,是文水当地祈雨祭祀时的主要器乐表演形式。每逢久旱不雨之际,村人便将隐唐洞(村西北子夏山)内铁猴子像(孙悟空)背下山进行祭祀,“嘡咣咣”贯穿始终,因此当地有“要求雨,找马西,隐唐洞有个铁猴子,爱听马西的铙片子,听得高兴就下雨”的口谚。北宋末年,有邢、李二姓军乐手落户于此,对“嘡咣咣”进行一系列改革,将军队阵法融于演奏中,并改称其为马西铙。清末,乐人邢毓芬、钮居功又规范了“擦击”、“错击”、“挽击”、“磨击”等各种技巧性动作,将表演动作、表演阵图有机结合,融合于文水迎祀“麻衣仙姑”的民间信俗活动,传承至今。 “马西铙”表演形式主要分为:1、《天地人之和》即“马西铙”的主旋律,又有《风调雨顺》、《万物蓬勃》、《喜庆丰收》三个乐章,配器为大鼓、大铙、大钹、呱子和旋子,主要用于祭祀求雨;2、《吵鸡会》,多用于结婚寿诞等喜庆场面,表演形式多为坐班制配器有鼓、大铙、小钹、旋子和锣;3、《狗相咬》,俗称“狗厮咬”,只用鼓、锣、铙,演奏时间可长可短,自由反复,形成一问一答的效果,多用于民间社火中的锣鼓牌子表演。 文水“马西铙”节奏复杂多变,旋律起伏跌宕,表现出豪壮、雄浑、粗犷、热烈、古朴、厚重的艺术风格,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农耕祭祀、民风民情、器乐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