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4 0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该项目遍及南通地区各县,影响较大的作坊在如皋的石庄、通州的二甲和石港、海门的三阳、启东的汇龙及南通市区。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随着元末明初棉纺织业在南通的逐步发展,促进和推动了蓝靛在棉纺织品上的使用。据记载,明代的南通地区已有蓝靛出产,并在当地物产中作为主要的贡品上缴朝廷。植物染料蓝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染色原料,在传统手工印染蓝印花布、夹缬、绞缬、蜡缬中普遍使用。

蓝印花布采用刻版漏浆的防染工艺,其加工刻版作坊和印花挑担作坊在各地相当流行,自纺自织坯布原料也为蓝印花布自身的流行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南通蓝印花布图案的题材和内容,有花卉、植物造型,人物、动物造型以及几何纹样和书法文字等。民间的刻花艺人,常常将这些纹样经过巧妙的构思,组合在一幅蓝印花布作品中,并运用象征、谐音、借比等手法,来表达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吉祥喜庆的寓意。

蓝印花布在使用中耐脏耐磨、结实耐用,其吉祥图案被广大老百姓所喜爱。蓝印花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绝大部分汉族地区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都享用过蓝印花布。蓝印花布在历史上流传时间之长,普及面之大,影响之深,有它不可估量的实用价值、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08:06 , Processed in 0.0359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