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武进区(Wujin District)] 调犟牛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4 11: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犟牛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农耕生产活动中,牛是人类劳作的主要工具,也是不可缺少的朋友,农民在与牛长期相依为命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杨桥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在永福庵塑了“牛郎菩萨”,同时创编了“调犟牛”这一传统舞蹈。

相传,清乾隆皇帝在第三次微服私访下江南时,经过杨桥太平庵门前,恰遇杨桥人在表演调犟牛舞蹈,乾隆观后不由拍手叫好。由此可见,调犟牛这一传统舞蹈在杨桥地区已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旧时,因调犟牛舞蹈节奏明快,趣味性强,常被常州、无锡、宜兴等地的达官贵人、知名绅士相邀前去表演,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调犟牛表演一般在春耕生产之前或农闲季节进行。

调犟牛表演幅度、强度大,一般安排在野外表演,也可在舞台上表演,但表演空间不能太小。由于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和欢迎,近年来,武进地区无论是在重大节庆活动中,还是在举行大型庙会期间,都能看到这项传统艺术的精彩展示。

调犟牛大多以群体表演为主,由三个人组成一组,一人扮牧童,两人搭档扮一条牛,可分表演,也可单独表演。牛郎手持牛鞭一根,牛郎服饰为黑色背心、黄色短裤、穿草鞋或光脚。大、小水牛造型各一具,内型骨架由竹片、木条、铅丝组成,牛皮采用布料加上棕毛制作而成。调犟牛表演中一般用锣、鼓、钹、镲等打击乐器伴奏,烘托表演气氛,掌握表演节奏和舞蹈动作的持续性。两人搭档扮一条牛,既需要相当的默契又需要完美的协调能力。

表演内容融合耕牛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人们对耕牛的-方法等。具体情节有:牛啃草、牛喝水、牛擦痒、牛撞人等,加上扮演者之间的精心演绎和协调表演,使调犟牛这一传统舞蹈具有明快、风趣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进入新时期,经杨桥陈焕佳、唐寿海等民间老艺人的重新整理、挖掘,这一古老的传统舞蹈得以新生。2007年,杨桥调犟牛参加武进区民俗风情旅游节展示。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江苏馆开馆之日,杨桥调犟牛应邀作精彩表演,受到中外游客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信息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7:17 , Processed in 0.0423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